分卷阅读490
说是下州,那官职也是正四品下的品级,骆时行在从七品的县官一跃而升为正四品下的刺史,这个升迁速度估计是绝无仅有的。
用骆时行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坐火箭都没这么快啊。
骆时行还是有些茫然:“总觉得这里面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这个升迁路线不太对吧?唔,你可能也不知道,算了,咱们回去问问先生们。”
程敬微:……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呢?在谋反之前他也进入了武官序列好吧?而且他出身京中大族,怎么可能不了解这些?
为了挽回自己在小猞猁心里的形象,他解释说道:“这种升迁的确少见,但一般都是有缘由的,若是在中原必然难以做到这一点,但岭南这里情况特殊,又经历两次战乱,朝廷恐怕自有考量。”
骆时行想了想应该也是,想要知道朝廷的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询问天使,只是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说。
在找天使之前他还是跑回了庄园,不管怎么说这诏书都是真的,他得收拾收拾准备去州城,不能不通知大家啊。
骆时行带回来的这个消息让所有人都惊了一下。
李游道等人愣了一瞬之后就喜笑颜开的恭喜骆时行。
骆时行抹了把脸说道:“别恭喜了,我压力有点大。”
李游道等人说道:“无妨,朝廷应当也没让你做出什么成就来,只要能稳住交州就行。”
骆时行:……
虽然他也明白是这个道理,但为什么听上去这么不爽呢?
他抬头看了一圈问道:“你们说,我要不要去问问天使朝廷到底是怎么回事?”
李游道问了句:“来的是谁?”
骆时行当然是不认识那位天使了,只知道他叫王程。
王璿听后淡定说道:“哦,我侄孙。”
好家伙,这还能论上亲戚呢?那还有什么说的?当然是派大佬出马了,若是骆时行去问,对方也未必肯全部说出来。
王程见到王璿的时候也是十分惊喜,连忙上来拜见。
王璿也不跟他客套,只是说他如今在襄助北带县令,然后问问朝廷是怎么打算的。
按照正常的升迁,县令应当是先去州里面担任某个级别的官员,然后一点一点往上升,这也是给官员一个熟悉州府事物的办法。
要不然就算县令治理一县不错,但治理整个州可能就要出问题。
王程笑着说道:“既然您问了我也不再隐瞒,其实吧……也是朝廷没有太好的人选了。”
当然说没有太好的人选也是假的,盛世之下,有能力当官的人多得是,每年都有好多候补官员等着任命,更何况是一州刺史。
但问题在于交州不是一般的州啊,这个地方就仿佛被诅咒了一样,第一任刺史被杀了,第二任刺史贬官了,第三任刺史……还没到任上就死在了半路。
这年头的人都有点迷信,总觉得这地方是不是克刺史啊?
更何况刨除这些问题不说,交州如今也不是个好去处,经历两次叛军洗礼,州城已经不能看了,过来的刺史得先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把州城秩序恢复。
岭南这边当地人还比较排外,送个强硬的过去,刘延祐的例子摆在那儿呢,这位运气好,被北带县县尉捞了出来,万一手下没这等强人那岂不是等死?
送个脾气软和的过去说不定还要被当地的县令压制。
有希望升职当刺史的真是宁可去中原别的下州也不想去交州,而愿意来的……坦白讲都是原本就没有希望当刺史想捡漏的,这种人没有经验又不是本地人,过去也是添菜。
一时之间交州刺史这个位置竟然成了一个烫手山芋,明明算得上是封疆大吏,竟然一时之间选不出合适的人!
武曌对于交州并没有那么关注,她知道这件事情还是因为太平公主,而太平公主则是通过薛绍知道的,是以进宫陪伴母亲的时候就将这件事情当成笑话讲了一下。
武曌听了之后略一思索就说道:“让骆时行去吧。”
无论是太平公主还是上官婉儿听了之后都十分惊讶:“他?”
太平公主疑惑问道:“他……他还那么小,能行吗?会不会被欺负啊?”
如今大唐的刺史平均年龄都在四五十左右,来一个十四五的是不是夸张了点?
当然这个平均年龄没有算上皇子,皇子生来就是能当刺史的,普通人当然是比不了。
按照正常的升迁熬资历的速度,四五十当上刺史已经算得上是年轻有为了,毕竟刺史当够了年头等回到京里那就是六部尚书的候补。
上官婉儿也认真说道:“他是有些太过年轻,主要是三省未必同意。”
武曌淡定说道:“非常时期非常手段,我提拔的人又不少,这又算得了什么?”
上官婉儿垂头,这个……还是不太能比的,虽然之前武曌也提拔了不少人,但是很多提拔上来的人官职品级再高也没用,那就是个摆设,刺史可跟这所有的官职都不一样。
正如她所说,武曌这个意思透露出来之后,三省那边立刻反对。
开什么玩笑啊,十四岁,哦,过了年了,十五岁的刺史?当甘罗转世呢?
虽然看上去还不如甘罗夸张,但乱世英雄本来就容易出头,盛世太平的时候当然要按部就班。
三省从上到下都摇头,武曌也不生气,只是问道:“你们可还能选出一个更合适的人来?”
武曌一边说着还让人一边将骆时行为政举措都给亮了出来,众人一看就有些哑火,别的不说,那样一个偏远山区,如今能做到让文治让百姓安居乐业,武功将六诏拒之门外。
当然这个将六诏拒之门外可能有点水分,但是之前蒙舍诏的逻盛对于岭南情况了若指掌也是真的。
最可怕的是当时没有任何人看出来,还是骆时行跟逻盛对骂的时候才点了出来,甚至岭南的经略使都没有察觉到,至于交州刺史,算了……还是当前面那几个不存在吧。
这样算来算去,这孩子到也算得上是能吏。
不过大家反对的理由也都很充分:他能治理好一县但未必能够治理好一州啊,万一治理不好呢?
武承嗣听后嗤笑说道:“治理不好?再治理不好交州还能差到比没有刺史还差吗?现在不就是大部分人不想去,想去的不合适吗?让你们选又选不出,太后选了你们又不同意,怎么?难道要让交州刺史一位一直空悬?如此还不如让这孩子去试一试。”
他说的也是很有道理的,话又说回来,若是武承嗣口才不行的话也不至于在很多事情上连武曌都能说服。
众人被他说的哑口无言,拖了一段时间,一直拖到了过年,然后才放置。
结果等到年后,岭南那边又要办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