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8
入农忙时节,也没机会再让这些人学了,干脆送到矿上。
程敬微心里有谱,在他看来对奴隶肯定是一视同仁的,不管是瓯雒族还是汉族,但为了安定人心,他还是要表现出对汉人的亲近。
毕竟瓯雒族不能在其他地方给予他们支持,比如说那几位先生一夜之间就找出了他们现在的许多漏洞,他可以肯定对方只是随意找的几个,真正的漏洞还有更多。
这是瓯雒族的人所不能做到的,而且程敬微将来想要攻入中原也要依靠汉人才行。
当年他就是手下南边的人多了一些,导致中原的汉人总觉得他们是其他民族入侵,十分抵制。
如果都是汉人那就是内乱,不会有那种民族之间的抵制行为。
程敬微都弄完了之后问道:“现在我们人手多了,是不是盐矿也可以多开一些了?”
骆时行听后将手中的炭笔放下说道:“人够开几个的?”
盐矿这东西其实开的越多,需求的人越少,比如说煎盐就是几口盐井布置一个就行,负责的人也就那么两三个就行。
程敬微粗略一算说道:“至少还能开三个。”
骆时行刚要点头忽然反应过来一个问题:“你说的能够开三个是现在大小的盐井吗?”
程敬微应了一声:“对,有什么问题吗?”
骆时行说道:“现在这种盐井的开凿方式太浪费人力物力,而且需要的时间太长,动辄就要三四年时间,不划算。”
骆时行记得历史记载之中,这种盐井很少有一家能够独立完成的,大部分都是盐商聚集几家筹钱开凿,怕的就是资金链断裂。
程敬微颇感兴趣:“你有别的办法?”
要说瓯雒族唯一不落后的地方大概就是盐井,现在就算是蜀中或者中原的盐井都是这种开凿方式,模样大同小异,煎盐的方法都没有什么区别。
骆时行顺手扒拉过一个泥板说道:“有啊,卓筒井,开凿之后大概也就是这么大。”
程敬微低头看了一眼骆时行在泥板上画的圈,那个圈最多也就是碗口大小,跟粗一点的竹子几乎差不多,不由得有些怀疑:“这能行?”
骆时行十分豪气地一挥手:“交给我,没问题!”
第167章
卓筒井是宋代才出现的方法,这个东西严格说起来比较生僻,但其意义非凡,被称为是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甚至还被称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
就算是后世石油开采除了运用了高科技的器械之外,其原理跟卓筒井也是相同的。
卓筒井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首先骆时行要准备的就是钻头,在史书记载上称之为圜刃锉,而钻头的形状其实就跟令牌差不多,最重要的是要结实和有足够的重量。
除此之外还需要寻找足够粗的竹木将中间竹节去掉,这就是卓筒井的筒。
这两样之外还要有天轮滑车,这个名字看上去有些陌生,实际上在骆时行的理解里就是没有刮水板和水筒的水车,并且还是人力驱动。
然后就是扇泥筒,所谓的扇泥筒其实就是将井里的岩屑和淡水捞出来的东西。
因为井口太小的缘故,人肯定是无法到井内去捞取这些东西的,所以扇泥筒就应运而生。
扇泥筒本身也是粗竹所制,而最精妙的地方在于扇泥筒里面有一个单向阀门,竹筒底部会放置一块皮钱,下入井底的时候,皮钱被向上顶起,泥水外加岩屑就会流入扇泥筒里面,等到向上提起的时候,皮钱会下落,正好堵住竹筒底部,将进入竹筒的泥水岩屑取出。
这玩意在历史上记载似乎是世界上第一个单向阀门,骆时行掐指一算,他让单向阀门的出现又提早了就几百年。
不错不错。
骆时行将前期需要的东西都列出来了之后就交给了程敬微。
别的都还好说,钻头只要按照骆时行说的那种做出范模来就行,天轮滑车类似水车又不太一样,尤其是下面还有一个类似于踏板的东西,程敬微不得不多问了两句。
骆时行指着踏板说道:“这个东西其实跟龙骨水车的那个踏板是一个道理,就是用这个踏板带动天轮滑车转动,然后将钻头提起落下。”
而连接钻头跟天轮滑车的东西则使用竹篾编成的竹锁。
程敬微忍不住问道:“竹索会不会太硬?为什么不用绳索?绳索编粗一点应该能够承受圜刃锉的重量。”
骆时行解释说道:“这个是利用钻头的冲击来钻井的,绳索的话太软,上来下去容易让钻头晃荡而无法凿在同一点上,竹索有足够的柔韧同时还能固定钻头,比绳索好用。”
程敬微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不过他已经习惯了听不懂的时候就按照小猞猁说的做。
骆时行看他这个样子便又解释了一句:“天轮滑车不是一次性的,安置在井上之后就一直在那里,等盐井开凿完毕之后还要用它来取水,取水筒一般不会很重,放到下面容易漂浮在卤水上,如果是竹索的话能够直接让取水筒浸入卤水之中。”
也就是说竹索另外一个作用就是给取水筒施加外力,毕竟含盐量高的水浮力也高。
这些东西都是老祖宗的智慧,有些时候能够换成更先进的,但还有些时候用这些才是最合适的。
程敬微拿着他给的图就去安排人做工,而骆时行需要做的就是去问问阿勒真派来的人里有没有经验丰富的老盐工。
所谓的老盐工是能够依据山势来决定盐井位置的人。
不是有卤水的地方就能随便开凿盐井的,需要寻找合适的地方,这就叫度脉。
如果度脉不准的话就容易打成漏井或者干窟窿。
所谓的漏井就是洞壁渗水,这种渗水一般都是淡水,如果不能隔绝的话,卤水之中掺入淡水就成了废井,不能再钻只能报废。
而干窟窿则是钻出来的井出产卤水的浓度,如果达不到一定标准的话就相当于是干窟窿,这样的井也无法产盐。
哪怕是骆时行使用了比较先进的钻井方式,可钻取一口井的时间也短不了,若是选址不当就代表着前期全都白费了。
如果没有的话,骆时行还要去问阿勒真借人,只不过真要借的话,估计还要给点什么才行,比如说技术共享。
骆时行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通知一下大佬们。
他现在算是发现了,自己最擅长的其实是发展生产力,而对外交流跟内部人事的处理他是比不上这些大佬的,他两辈子加起来的年纪再乘以二都不如这些人大,做事情之前寻求一下帮助不是什么坏事。
就在他埋头搞卓筒井相关的时候,去府城的三个人已经出发上路了。
如今庄园内部也只留下了崔神基、李游道和裴行本。
虽然都是宰相,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