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5
三开学了,今年校园的开学典礼想开得盛大点,邀请原先母校出去的社会优秀人物回校打个样,鼓励这届新生他们有多少足够优秀的学长学姐们在努力。
其实社会性质上吧,温知予还够不上。
她顶多就是原先成绩好点,现在毕业了这两年工作做得蛮顺利,没什么特别影响力。
主要是她妈是实验初中的老师,她家又住家属楼那块,认识的老师多,当然就顺嘴提了句她要不要来。
温知予和教导主任熟,那戴眼镜的老学究家的媳妇和她妈妈是牌友,俩人经常一块打牌的,当时就在春澜街菜市场买菜碰到了。
温知予刚提了一篮子菜准备回家,见着路边眼熟人喊了句:“刘老师。”
对方朝她看来,惊讶了声:“这么巧,来买菜啊。”
“是的。”
“对了刚想问你,过两天学校开学典礼要不要来?”
温知予意外:“典礼?”
“是,校长说要邀请优秀人物回母校看看。”
“那要准备点什么?”
“不用,就当回母校逛逛。三十二中今年翻修了校门和教学楼,很崭新。”
“可以。”
“嗯,不过你们那届还有没有人你联系得上,顾谈隽他们的,你认识吗?”
温知予脚步一顿:“嗯,老师,我认识的,就是没怎么联系。但我可以把他联系方式给您。”
对方连声说好。
“温知予你当时语文成绩好啊,高三时候不是还写广播站投稿吗。有一篇署名还在,老师可知道是你啊。”
温知予心跳了下。
“什么投稿?”
对方笑笑:“还装不知道啊?刚好这届校友报打印了出来准备给你。”
他还真拿出来念了。
“纵使成长满荆棘,愿你归来仍少年。忘了?”
温知予脸瞬间臊红。
“这句话是你写的吧。”
“是,课间投稿。”
“嗯,开学典礼会有装饰栏,到时你们这些学长学姐的语录都会挂里面,这篇老师注意到了,到时候登在你名字下。”
“算了老师,都这么久了,随便写的一段文字也没什么特别。”
“不,青春雨季是很值得怀念的,当时写的文字回头再看意义才会深刻。”
温知予说了句好,再看了眼那上边——
原来第一句被截了。
别人不知道这是她写给顾谈隽的,那就好。
午后。
顾谈隽踏入班主任办公室时大家正端着茶水闲聊,看见门口出现个人大家都惊讶了下。有个认出来,连忙放下杯子起身相迎:“谈隽来了,快坐快坐。”
顾谈隽礼貌笑着:“老师好。”
对方笑:“好久不见,这都多久了,十年有吧?当初我们班那成绩最好的小伙子现在都这么成熟了。”
“老师客气。”
“不客气,快坐。”
还没完全开学,校园内没有学生所以氛围并不浓厚,主要是几个大课老师来备课准备的,因为距离开学就几天了。
老师说:“叫你来也不是为别的,就是马上开学典礼的事。”
顾谈隽点头:“是,正好现在在南华,我都有空的。一收到邮件立马过来了。”
老师点点头,看他都是欣赏人才的眼神。
“我们那届到现在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你了,当初知道你有前途没想到那么厉害,原来去了斯坦福老师还以为再也见不到呢。能带你那届,是老师的荣幸。”
“老师客气。”
“你结婚了吗?还没吧。”
“没有。”
“哎,知道你们现在的小年轻结婚难,那结婚率年年降低。不过年轻人多打拼几年也很好,老师这次也邀请了不少同学的,还想说吃个饭什么的。”
“是的,我都可以,都看老师安排。”
“行了,我去看看李老师,顺带拿点茶叶。”
对方起身出去了,顾谈隽就在转着风扇的办公室里坐了会儿。
看向窗外,教学楼外树荫密布,蝉鸣作响。
顶上的三叶扇慢悠悠地转着。
一切都很慢。
仿佛回到那年。
确实很少回学校,这或许是这些年头一回,如果不是校长那边亲自给他发邮件,或许顾谈隽都不知道。
想着,看到桌上一大堆信件。
老师回来了,放了杯茶到他面前桌上,看顾谈隽一直在注意桌上那堆信件,说:“那都是我们找出来你们那届优秀校友的投稿信,主要是介绍需要你们的语录。没有写投稿的都私发问了,要看看吗?”
顾谈隽随手拿了封起来看。
都是些老旧的纸张了,各种各样的笔触,都是陈年时那届学生的记忆。
“你们那时候多皮啊,走廊上跳的跑的、爱去网吧的。老师管都管不过来,还好也有学生很少让老师操心,为了提高你们的写作能力经常开作文会,信件我们全都收着在,现在想想办得很好。”
顾谈隽就认真一页页看着。
对方忽然说:“对了,你们那届也有个啊。温知予知道吗?文科写作文很厉害的那个。”
顾谈隽看过去。
“她怎么了?”
老师就笑,把茶杯放下,说:“就是有个蛮有趣的事。我们在广播站的旧投稿里还找到一个她原先写过的,你和她认识啊,那是她写给你的。”
“写给我?”
“是,虽然没写什么,但简短的文字很触动人。我找给你看。”
老师真去找了,在一堆原件里。
顾谈隽看着。
想到温知予,可没见过她高中,想象不出什么样。
老师把投稿的那张作文纸给他了:“你看看就知道了。”
顾谈隽接过看了,眼熟的笔触,没有署名,但确实是她的字。
在目触到第一句话时他些微一震。
他认真看了起来。
那段话,是一个女孩在青春期课间写给另一个男生的寄托。
她说:
[我想问理科九班的顾谈隽,你的梦想是什么?
是成为人生履历优异的人,还是归于茫茫人海回归质朴。
我想是前者,你天生耀眼,考场如有神来之笔。可又如后者,你懂事理智,思维总比同龄人清晰。
我想向这样的你学习,可这样的你又总让我担心,因为懂事的孩子往往要比别人承担更多。
如果有一天你经受了生活的苦难,那一定是老天在安抚你光明就在前方。
所以。
纵使成长满荆棘,愿你归来仍少年。]
他对这段话有点印象。
当时广播站一个月的课间广播都是他来,因为他吐词清晰普通话标准,又是人群里的骄子。
他收到过各种各样的投稿。
小情小爱的,小作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