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34
生中最黑暗的一天,憧憬许久的婚礼惨淡收场,未来夫家几乎和她撕破脸皮,就连王敬直也不如想象中妥帖,三公主茫然无措,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可是……
可是家人那般维护她。阿姐和弟弟们把她从婚礼上带了出来,没有让她受那一番羞辱,阿耶和承乾替她做主惩罚王珪,还许她自己决定要不要这桩婚事。
三公主突然就不恐惧,也不伤心了。
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她身为大唐公主,身份尊贵、受万民供养,不必为五斗米发愁,还有疼爱她支持她的家人,已经是难得的福气,在婚事上受点挫折不算什么。
且她相信不论如何选择,有家人在她的日子都不会难过。
三公主抬起头,腰背挺直,神情也变得从容,柔声道:“这件事太大,容我想几天。”
“阿姐慢慢想。”李承乾一点也不着急,至于王家急不急,那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最近可能会有点议论,阿姐不用管,听到了也不用当真。”他又提醒了一句。
大公主皱眉:“这事儿还没完吗?”
李承乾:“此事虽是王珪有错在先,但咱们反应太大,恐怕有些人会觉得小题大做。不过阿姐放心,他们议论几天也就过去了。”
*
正如李承乾所料,此事传扬出去后,很多人觉得王珪行事不妥,但也认为皇室处置过当。
在他们看来,公主是否向公婆行礼只是一件小事,且王珪的理由也勉强说得过去。纵然公主与皇室不乐意,略施小惩也就算了,何至于因为这么一件小事就毁掉婚礼,还停了王珪的官职?
他们认为皇室行事嚣张无度,将参与到此事中的皇子公主包括李世民都弹劾了个遍,还上升到皇室的教养,请李世民惩罚三公主几人,并给予王家一定补偿。
李世民就当没看到没听到,私底下跟李承乾吐槽:“都不知道设身处地替我想想,他们的道理重要,皇室的体面就不重要吗?张嘴闭嘴都是大义,不知道还以为他们大义成精呢!”
李承乾:哈哈哈哈哈!
“别人好歹还有点眼色,知道我不爱听,说上两回就不说了,就魏征那个老匹夫,恨不得追在我屁股后面骂,真真是哪哪都有他!”李世民显然被烦得不轻,咬牙切齿道,“早晚有一天我得贬了他!”
李承乾嗯嗯嗯地应着,反正李世民就是口头高兴一下,好歹这回只是要贬魏征,而不是杀了他呢。
李世民装死不回应,谏臣们觉得没意思,没几天就不再提了。说到底无论公主的婚事还是王珪的官职都是小事,不值得他们揪住不放,况且王珪也不是全无错处。
只是事情虽然过去,影响却还存在,很多人给大唐公主贴上了“嚣张跋扈”的标签。
是的,虽然事是皇子和公主一起做的,甚至李泰还出了大力,但可能因为主角是三公主,也可能在大众刻板印象里,男子张扬一些不算什么,本该以柔顺恭谨为美的女子做出这种事就很过分,使得人们目光都落在公主们身上,对她们的评价急转直下,私底下还有人庆幸没有被选为驸马,否则下半辈子生活无望云云。
一直关注此事的三公主自然知道了,即便提前被李承乾打过预防针,此刻也不免心生凄苦,觉得自己连累了姐妹。
同样收到消息的二公主冷笑一声:“凭他们也敢对公主挑挑拣拣,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配不配!”
二驸马:是是是。
二公主:“要是跟他们有一样的想法,就趁早不要做尚公主的美梦,靠着身份找个家世低微的女子捧他臭脚吧!想要攀高枝还想要妻子贤良淑德,难不成他是潘安在世子建复生吗?”
二驸马:对对对!
二公主:“要我说现在的名声没什么不好,我们是□□帝姬,本来就该肆意洒脱,要那劳什子三从四德做什么?”
二驸马:公主说得都对!
二公主轻哼一声,扭头就带着她的理论进宫去了,还力劝公主们坐实“嚣张跋扈”的名声,绝对不能平白被污蔑。
公主们:“……”
不得不说听多了有点被洗脑,后来公主们行事果然肆意了很多,什么跑马打马球都是小事,她们在不犯法的前提下极尽嚣张之能事,驸马更是被管教得服服帖帖,丝毫不敢冒犯。以至于后来豢养面首、参与政事,甚至与皇子争夺储位,都是自这时开始。
此时公主们尚且不能预料到数十年后的事,只觉得二公主胡闹,但三公主的确因此放下了内疚,心情平静许多,也有心思考虑她和王敬直的事情。
第216章
与此同时,李承乾开始对世家发难。
世家为了拉拢新科进士手段频出,都被李承乾派去的人看在眼里,暗中阻止的同时留下不少证据,牵出萝卜带出泥,他实打实抓住了世家不少把柄。
本来还想给世家留点体面,可惜这次三公主之事中世家也插了一脚,他们对皇室如此厚爱,李承乾也就不客气了。
某一个早朝,李承乾安排的人站出来,弹劾世家欺男霸女、诱人赌博、破坏市场秩序等诸多罪名,就连证据都齐齐整整,世家辩无可辩,只能俯首认罪。
之后世家每家抛出几个旁支子弟做替罪羊,又吐出不少利益才了结了此事。虽然说不上伤筋动骨,但也损失不小。更重要的是此事闹得沸沸扬扬,很快就代替三公主一事成为长安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世家经营多年的好名声出现一道深深的裂痕,对他们来说,这可能是比损失实打实利益更可怕的事。
李承乾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世家喜欢用流言攻击别人,那也该尝尝这柄双刃剑的滋味。不枉他特意在早朝上密集爆发,还特意安排人在市井宣扬这个消息。
经过此事,世家自然不敢再对新科进士做什么,李世民也正式授予他们官职。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李世民对诸位进士的能力和品行有了个初步了解。
他最喜欢的是两种人,一种是聪明的,可以用巧妙手段婉拒世家的拉拢,还能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伤害。
一种是态度好的,立场坚决地拒绝世家,受到胁迫也绝不动摇。
李世民给这两种人的官职最高,其次便是手段没那么高超,态度也没那么坚决的,再次便是在世家和朝廷之间摇摆不定的。
至于接受了世家拉拢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都被李世民封了个小官远远打发走,没有点大能耐是很难有出息了。靠背景或许还有机会,但他们都是寒门出身,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靠山,至于世家……世家若能保住他们,就不会让他们落到这步田地了。
寒窗十几年,好不容易趁着改革的东风科举中第,家中的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