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8


接着就更加失望,如果只是杜构不愿意掺和也就罢了,大不了他多花些精力,总还可以找到。可若这东西市面上根本没有,那他岂不是没有办法了?

杜构看他一副如丧考妣的样子,似乎有些不忍,问了一句:“你真的很想要吗?”

麴文永坚定点头。

杜构:“其实你想赚钱并不难,长安有很多好东西,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下,说不定还能便宜一些。”

麴文永并不怀疑杜构的话,据他所知,大唐很多新奇东西都出自太子之手,他手里还捏着好几个铺子,比如在高昌极为珍贵的玻璃制品。杜构能给他便宜价格并不奇怪。

只是比起其他东西,他还是更喜欢玻璃酒具。

杜构似乎有些迟疑,好一会儿才似乎下定决心一般:“那好吧,我替你问一问殿下,看有没有多的匀你几套吧。”

麴文永愣住:“你真的愿意帮我?”

“君子言而有信,我既然说出了口,自然是当真的。”

杜构说得大义凛然,加上他本身就有种山岳般沉稳敦厚的气质,顿时令麴文永肃然起敬。

他赶紧解释:“不是我不信你,只是我以为你们大唐的读书人不喜欢掺和生意的事,所以……”

杜构这才恍然,微笑道:“你怎么会这么想呢?太子殿下极为重视商业发展,常说商人虽不立足于朝堂,但作用非常大,对国家与百姓来说与官吏并没有什么区别,我跟在他身边,怎么会对做生意有偏见呢?”

“不曾想太子殿下竟是这么想的。”麴文永感佩不已,历来天家高高在上,对商户以轻视打压为主。商户生意做得再大,在官府眼中也不过是更肥一些的羊,随时可以宰杀烹煮。

中原如此,高昌也没有好到哪儿去,莫看麴文永如今做着商人的事,心里也未必就看得起他们。

而李承乾作为□□太子,身份尊崇,却能如此体谅甚至重视,实在不能不令人惊讶。

杜构听他夸李承乾,面上露出骄傲崇敬之色,这才显出几分少年气来:“你刚到我朝不知道,我们殿下厉害之处还多着呢!”

知道,怎么不知道!

李承乾的威名,高昌也有所耳闻,据说玻璃就是他弄出来的,还有那些粮种,听说产量非常高,是原来粮种的好几倍,还能抵抗各种天灾,大唐已经很久没有出现饥荒了。

原本按照高昌王和臣子们的预测,大唐还要再过几年才能勉强恢复国力,没想到突然就完成了,而且比想象中更好,快得他们都没反应过来。

高昌王羡慕啊,眼馋啊,那段时间看自家太子格外不顺眼。

高昌太子:……

麴文永也觉得他们家太子冤枉,非要拿天资一般的人和天才比较,那怎么可能比得过?

高昌太子:……

高昌王也想要高产粮种,然而大唐对粮种和玻璃的态度不一样,管控非常严格。

当然了,真心想要的话,办法总是有的。大唐对外重拳出击,国内却没什么约束,高产粮种到处都是,很容易就能弄到。

粮种这东西又小,土豆可能还麻烦些,但玉米和棉花种子就那么点大,费点心思总能弄到。

至于办这事的人……那就更不用愁了。向来利益动人心,只要高昌给出足够的筹码,自然有人愿意冒着风险将种子带来。实在不行还能用细作,高昌留在大唐的人可不少,光留学生就有几十个,这些人里肯定有人能为家国效力。

但凡能得到一点种子,没几年就能变成很多。到时候高昌百姓也能和大唐百姓一样吃得饱穿得暖,国力强盛,拳打焉耆,脚踢喀喇汗,岂不美滋滋?

想得倒是很美,但高昌王最终也没这么做,倒不是还有道德底线,纯粹就是不敢。

大唐太凶了!当初一言不合就灭了东突厥,若是叫唐皇知道高昌有了高产粮种,认为他心存冒犯,一怒之下也灭了高昌怎么办?

高昌只是小国,靠着丝绸之路的便利过得还算富足,但要论起打仗,比东突厥差得远了。东突厥面对大唐尚且没有招架之力,何况高昌乎?

算了算了,还是不要粮种了。

以上就是高昌王的心理过程。

说起来,大唐打仗如此凶猛,听说是一种武器的缘故。高昌王没有亲眼见过那武器,只是听说使用时如同炸雷,又仿佛天火临世,瞬间就能将土地炸出一个深坑,兵士也随之灰飞烟灭。

高昌王其实不太相信,哪有这么神奇的武器,也太不科学了(如果他知道科学这个词的话)。但即便没有传说中那般神奇,肯定也非常厉害,至少可以把东突厥按在地上摩擦。

听说这武器也是大唐太子研制出来的,高昌王看自家太子更不顺眼了。同样都是太子,怎么差距就那么大呢?

高昌太子:……

总而言之,麴文永对李承乾也算如雷贯耳,听说杜构要请示他,又是紧张又是期待。

如此忐忑地等了两天,等到第三日才得到消息,邀他下午到杜府一叙。

麴文永立刻收拾准备,时辰一到就提着礼物出发了。

杜构在花园的凉亭接待了他。

说是凉亭,其实一点也不冷,亭子以玻璃为窗,底下设有地龙,可以说温暖如春。

正是梅花盛放的季节,坐在亭子里正好可以看到梅林盛景,再配上一壶好茶,三两样点心,极为雅致。

杜如晦就很喜欢这凉亭,冬日里时常来这里小坐,或是独自一人,或于友人相见,都很不错。

麴文永不懂什么雅致不雅致,但舒不舒服还是能看出来的,肉乎乎的小眼睛里充满了羡慕。

又是嫉妒大唐百姓的一天,为什么玻璃这么脆,运不到高昌去呢?真的好想要啊!

好在还有玻璃酒具。

麴文永把带来的礼物送给杜构,见杜构客气道谢后就让小厮收起来,并没有什么特殊反应,还有点小小的失望。

这次的礼物可是他精心挑选的,那些本身价值不高,只是胜在稀罕少见的东西——比如葡萄酒之类的统统不要,专挑货真价实的金银宝器。最终敲定的礼物不仅贵重,而且制作极其精良,做个传家宝都足够了。

麴文永也不是傻子,一则上次拜访失了礼数,虽然杜构没说什么,但他心里有数,这次有心弥补一二,免得叫人觉得他们高昌不懂规矩。二是他现在有求于杜构,如果玻璃酒具的事能成,那可就是大把银子入账!况且这礼物由朝廷出,送起来不心疼。

最重要的是,麴文永很看重杜如晦父子,如果能与他们交好,一件贵重些的礼物不算什么,相信高昌王也会支持他的。

做下这个决定的时候,麴文永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考虑周全,不负使团正使之职。现在见杜构反应平淡,心中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