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6


,说说你的书院要怎么办?是怎么样一个章程?”

“爹,建一所书院是势在必行的。甜水村有将近四五十的孩子,那么多人追随咱们,咱们总不能不给人家的孩子找一条出人头地的路子。另外就是,要经营好辽东郡,需要不少人才。这人才最好是由我们自己来培养比较好。”

办书院,是吕颂梨深思熟虑之后的决定。

俗话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

要发展辽东郡,乃至更大的版图,需要人才。而他们所处之地,乃大黎最边缘之地,本就不是人才愿意青睐的地方。

这是辽东郡的弊端。

事物都有两面性,她当初推测到秦家的流放地会是平州一带的时候,便任由他们将秦家发配到这边来。

她选择辽东郡,就是看重它的地理优势,天高皇帝远,天子不重视这一点。这会,就不能嫌弃它因为不是大黎腹地,对人才的吸引力差这一点弊端。

还是那句话,有问题就去解决问题。办法总比问题多嘛。

一旁的吕明志说道,“二姐,不是我泼你冷水,建一所书院,在辽东郡是没有优势的。”

“谁说没有优势?”对于弟弟的质疑,吕颂梨没有生气,有质疑就证明他开始思考了,是好事。

“咱爹好歹也是三绝碑上与三大山长齐名的一员,又不比张雍、陈定淮、姜九清三位山长差。咱们新书院,不求能与万松、白鹿、嵩山三大书院齐名,但办成一所特色的标志性书院还是可以做到的。”

她建书院,就是为了培养各式各样的技术性人才,最好是一出来就能顶用的,而非培养做官的读书人。

她说要建一所书院,其实说是一所技校更合适。

吕颂梨一如既往地现实。

吕颂梨和他们说了一下,对所建书院的定位。

吕明志还是觉得难,“二姐,就算是这样,也很难的。首先没有夫子,其次是没有生源。”

辽东郡他还是比较了解的,识字的人少,私塾很少,县学府学都稀稀拉拉的。还有,辽东郡挺穷的,不如中原腹地富庶,读得起书的人也少。怎么看都觉得没搞头。

吕颂梨知道很难。

但她相信,夫子会有的,就在这一波即将到来的僵尸,不,人才里。

这一波投怀送抱的人才,肯定是那种行动力执行力强的人,骨子应该还有潜藏着一些离经叛道的东西,循规蹈矩的人才暂时不会动身的。

这就很符合她技校的夫子画像嘛。

话说回来,如今的辽东郡靠着她爹的名声,也不知道能吸引多少人才前来。

吕颂梨就是觉得,光这一个吸引力,明显是不够的,才决定办书院的。

谁让侯城位于大黎最东北的地带,人才贤才要过来,得途经很多地方。这一路,肯定会有人截胡他们的人的。

吕颂梨从来不小看别人,聪明的主政者明白人才的重要性,都看重人才,难得有人才路经自己家门,不试图捞一捞才怪。

有那目标不够明确的,走着走着,就被乱花迷住了眼睛,在别处住下了,也是有的。

故而,饵料得放足了,仇恨必须给她拉死了,啊,不对,是吸引力给她拉足了,然后一直吸引着鱼儿才行。

他们既然已经关注到了她爹,也就是将目光落在侯城落在辽东郡上面了。

吕颂梨决定搞出大动静,加强关注,才能让他们不迷路。

吕颂梨饱含笑意的目光落在她弟弟吕明志身上。

“二姐,你有事直说,你这样,弟弟心里毛毛的。”吕明志感觉自己被盯上了,希望是错觉。

“是有两件事要和你说。”

“二姐,您请说?”吕明志小心翼翼地道。

“你给你家夫子写封信,邀请他到辽东郡游学呗。”

吕明志一愣,不是吧,二姐将主意打到他夫子头上了?

吕颂梨大方地道,“就说这一路来往的程仪我们给他出了。”

他二姐这么大方?吕明志可是知道的,最近他二姐可是缺钱得很,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文来花。

“二姐,我能知道我夫子来了辽东郡后,还能顺利离开么?”

“你怎么这样想?咱们辽东郡当然是来去自由的啦!”吕颂梨笑了,笑容有些意味深长。

当然,他来了,不愿意离开,就另当别论了。

“你可以告诉你家夫子,多带些人来也不无妨,路上有个照应,也热闹。他们的程仪,我们辽东郡都包了。”

“行吧,这信我写。二姐,第二件事呢?”吕明志没忘记,刚才他二姐说要和他说两件事的,现在只说了一件。

第265章 造纸坊

吕颂梨朝一直没说话的吕致远夫妇和吕颂芸夫妇看去。

“第二件事是我想弄一个造纸坊,需要大哥大姐小弟你们帮忙。”

吕致远和吕颂芸都愣住了,没想到里面还有他们的事?

“二姐,这造纸术是四大家的不传之秘,你——”

吕颂梨抬手,她知道他的意思,造纸术被四大家给垄断了呗。

现在的大黎很像她之前知道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会竹简、绢帛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纸正式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得益于造纸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大黎朝的纸张应用范围更广,产量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如今比较有名的纸品有麻纸、左伯纸、银光纸等,为大黎的四大家族所掌握。

其中又以麻纸价格适中,深受大众喜爱,应用最为广泛。

吕颂梨决定办学,一是觉得非常有必要,二是觉得大有可为。

现在的人才很多都出自贵族,寒门难出贵子。这样的人才用起来,其实掣肘很大。

士族阶级垄断了书籍的传播,遏制了人才在寒门的数量。

世家阀门子弟通过大量阅读获取知识,提高才干,出官入仕,知识资源成为了门阀士族与寒门子弟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其次是造纸技术的垄断,纸张很贵,普通民众根本用不起。读书识字,都是富贵人家才供得得起的,普通人根本没资格。

这两方面正是寒门难出贵子是有原因的。

吕颂梨知道,想要将书院办起来,书籍必不可少,另外就是得把纸张的价格给打下来。不然老百姓们是上不起学的。

从她知道流放一事不可避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书籍了,但此刻她手上的书籍还是不够多,比不上那些大家族的藏书数量。之后再慢慢收集吧。

至于纸张价格,这事容易。他们自己办一个造纸厂不就行了。

而且她还有一个杀手锏——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宋朝,故而,大黎是没有印刷术的。

等恰当的时机再使出来。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