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08
。
莺莺却不像她想象的那样逍遥,她正一边剪花样一边与萧照抱怨:“这样躲清净出来,也不知城里的铺子如何了。”
萧照安抚她:“如今绿儿几个都上手了,也应当不会出什么大错。”
莺莺便苦笑:“这回太后搞这么大声势,宫内外贵人时不时就要上门送礼拜访,我们就是想低调也不成。幸好还有个温泉庄子可躲。”她仍旧称呼外祖母为太后。
萧照拍拍她胳膊安慰:“太后老人家骤然寻到血亲,少不得要大办,再者也能冲冲前段时间宫闱内外的紧张。”
这倒也是。
莺莺不搭话,她先是激动于有了个外祖母,可慢慢相处倒觉得她有时过于高深莫测,譬如那天她随口跟太后说了几句萧照这几天忙着不归家,太后便立刻警告她莫要想着给萧照要官。
这都哪跟哪啊?莺莺愣在那里半天,她哪里就有想给萧照要官的意思了?明明只是像寻常百姓家里跟外祖母聊聊家常罢了。
这样的事情还有几件,终于莺莺遗憾地发现外祖母除了是外祖母,还是权柄在握高高在上的太后。
莺莺从前羡慕旁人有个可以撒娇依靠的长辈,当她自己认了外祖母之后才发现在权力面前亲情不值一提。
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要经过细心揣摩和预演,许多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和言语其实都是处心积虑。
想通这些莺莺便不再强求,反一等萧照休沐就驾车去了田庄,远远避开这些烦心事。
当初莺莺还不解母亲为什么离开太后,现在想来母亲那么一个民间率直惯了的性子误闯进皇宫可不就如一只蝴蝶翩翩飞进金碧辉煌殿堂?
浑身上下都不搭得很。
她将自己的遗憾放下,转而问萧照:“我的身世之后官家态度可有什么不同?朝堂上可还有什么反对声?”
萧照认亲后成了太后孙女婿,这么一来官家还能放心萧照吗?须知太后虽然与官家面上和睦,到底不是亲母子!太后要是强硬些甚至可废了官家只握着三皇子继续垂帘听政。
过去多年远离权柄也可说成是韬光养晦。
就算官家不在意,朝堂上自然也会有官员从这般角度考量参奏萧照。
萧照摇摇头,只扶着莺莺肩膀:“我的事自有参详,倒是你要放宽心,明明是认了亲,人却有些郁郁。”
莺莺睫毛微闪,她对太后的认知过于单一,无法判定真假,自然也就无法拿出来与萧照讨论。
谁知这时萧照却问:“可是那天太后让你别为我要官让你不悦了?”
莺莺愕然瞪大眼睛,那天是在太后宫里,上下都是太后的仆从,谁知这话居然就能传到萧照耳朵里。
再看萧照眼睛也只是含笑不语,便知萧照的手已经伸到宫里去了,连老谋深算的太后宫里都已经有了他的人。
虽然已经知道这些时日萧照已经逐渐接手了大批废太子乃至二皇子的势力,可知道他能将深宫里的对话都毫不费力说出来还是震惊到了莺莺。
倒是萧照摸摸她额发:“是二皇子从前留下的暗桩。我叫她们留意着查宸妃的事。”
宸妃吸入花粉中毒的事情静妃也在严查,可惜查来查去都不得章法,静妃本意是将自己摘洗干净,因此大张旗鼓叫诸人都知道她的态度后便也不放在心上。
倒是萧照多了个心眼:幕后之人的态度倒不像是想要整治宸妃,反倒想是针对宸妃,要不是那天机缘巧合太后与莺莺认了亲,只怕如今莺莺早就进了大牢名声尽毁了。
因此他刻意安排人下去在宫里探查此事。只不过这事不想告诉莺莺惹得她担心,因而他只是目光微闪说旁的事情打岔:“听官家的口风,我可能过些日子要出京赴任,你也要收拾好东西跟上么?”
外任?
莺莺唬了一跳:“我说怎么官家忽然好心放了你休沐几天,原来后面还有大招等着。”
萧照便笑:\"怎么也要到年后积雪消融才动身,万万不会正月还在外面奔波。\"
莺莺便有些惋惜:“说起来二月里裴娘子出嫁,只怕也赶不上送她出门了。”
随后坐在窗前,开始与萧照两人盘算外任的事。
第117章
萧照升官是先得了官家的示下, 等走完文书是过了几天后的事,他被升为沧州节度使留后,虽然节度使留后仍旧是四品,可外放的实权武官实际还要更高一级, 已经算是位高权重。
何况他今年才多大?这么年轻就已经成了官家心腹统领一州军马着实难得。
官家显见要抬举他, 等沧州任满只怕少不了提携他。再加之苏莺莺是太后外孙女, 长帝姬的干女儿,萧家两夫妻一跃成为新贵,所以等到年根底下萧家门户收到的请柬节礼便又翻了几翻。
莺莺却将那些都看得淡泊,她如今在忙着花满蹊的生意。
冬月里满城人都预备过年, 人人脸上喜气洋洋,店铺张灯结彩, 再穷苦的人家此时兜里也有铜板碎银叮当作响,预备着购置些年货呢。
莺莺便将临近巷子里十几个玩耍的小童招了来, 这般那般嘱咐他们几句, 又许诺事成后便给他们发糖吃。
是以当急着购置年货的人们路过花满蹊门口时就听见孩童清脆的声音。
再留意仔细听,却是:“立春戴雪柳, 寒食佩梨花, 端午簪葵花,七夕玩谷板, 立秋绾楸叶,腊月养兰芽、冬月赏水仙。要往哪家寻,直来花满蹊。”
这童谣里有葵花、水仙这样的花木,也有玩谷板、绾楸叶这样的民俗,叫人一下便想起过去一年里四季轮回的情景。
打量一下那些孩童:各个脸上带笑, 手里挥舞着大红绸带, 叫人看着忍不住就笑起来。
新年将至的氛围浓厚, 这人便也少不得要进花满蹊的店铺,买上一盆兰芽,再买上一盆水仙。这样过年时候家里花木郁郁葱葱,也好有新春的意味。
年节之下人人都喜欢听个稀罕,这首童谣便也在汴京城传了开来,于是便有许多人购置年货之余都来花满蹊捎带着买盆水仙回去。
花满蹊的生意又在年节下结结实实火了一把。
莺莺又要照料店里的生意,要帮裴娘子参详购置嫁妆,要拜访长帝姬、太后,还要核对萧家的账册,忙碌间转眼就到除夕。
萧府门前挂着桃板,门口贴着神荼郁垒的门神贴,又有财门钝驴、回头鹿马的过年贴画贴在房门、窗户各处,再加上外面市井街巷里时不时的爆竹声,一下就有了新年的气氛。
乌婶按照汴京城的习俗端上了干茄瓤、马牙菜这样的吃食,说是吃完后新的一年能舒心快乐,平安健康。还有各色菜式,莺莺便叫人开了两桌,又下令仆从们也不用服侍,去旁边另吃。
一时之间院里说说笑笑,好不热闹。外面街市上还有教坊使们扮做判官、门神、钟馗等,一共千人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