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7


?”

唐红叶抬起头来,就见苏莺莺穿着一身家常的月白色衫子,头发挽得松散,并无任何钗环,腰上系着一块粉蓝腰带,最难得的是腰带正中镶嵌着一块鹅卵石大小的蓝宝石。

这样一块蓝宝石寻常人家得了只怕要镶在钗环上簪在发间招摇过市,谁知她只是稀松平常镶在腰带上,浑不在意就家常起居用。

想到这里唐红叶心里又是嫉妒又是羡慕,她半天才想起自己来的目的:“我问你,现在粮价暴涨,你那天买了那么多粮食,为何不拿出来分赠给街坊们?”

别说莺莺了,就连绿儿和奶娘几个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分发粮食?

现在外面粮食已经比平日里粮价涨了许多倍,民间都传出了“粮比金贵”的传言,就这样赠送给街坊?

莺莺失笑:“古家二奶奶似乎是中了暑,来啊,送客!”

绿儿毫不客气就劈手夺下她手里的茶杯,而后推着她就往走。

她们可是经历过无耻苏家洗礼的人,还能怕这么个小无赖?

唐红叶没提防就被绿儿和奶娘两个连推带搡送到了萧家大门口。

眼看萧家大门要关闭唐红叶急了,喊道:“萧家有粮食,为何不分发给街坊?”

下雨天人们本就闷在屋里气闷,此时听见有热闹便都打着雨伞跑出了门。

唐红叶见聚集的人多了越发得意:“萧家为富不仁!”

眼看她还要叫嚷莺莺便答:“我那粮食买的时候也花了钱的,为何要送给旁人?”

作者有话说:

汴京许多文物散落都与黄河改道洪涝离不了关系,所以想写写汴京的洪涝。

去年河南就下了大雨,当时我还代表《汴京美食录》读者给河南捐了钱。今年看到一处报道说河南今年小麦丰收与去年的大雨有关系,总算还有一则好消息,恭喜河南小麦丰收。

第99章

唐红叶不以为然:“你家不是有钱吗?拿来分几袋粮食也没什么, 何况你当初买粮食时候很便宜,也损失不了多少。”

街坊们这时候都听懂了两人在说什么,因着其中有这些天大家最关注的粮食,因此都安静听两人说个究竟。

莺莺还从未见过这么厚颜无耻的人, 她瞥了唐红叶一眼:“听说古家是做绸缎生意的, 开着几个绸缎坊, 何不将那些绸缎都赠送给街坊?”

“你发什么癫?!”唐红叶本能反对,“当然不能。”

“你也知道这是在发癫。”莺莺笑,“叫我家赠送粮食便是理直气壮,轮到自家便知这是胡言乱语。”

看来这人不是智力低下, 只是道德低下罢了。

“那能一样吗?”唐红叶趾高气扬,“我家是绸缎你家是粮食, 人没了绸缎死不了可人没了粮食会死,难道你要见死不救?”

好大一顶帽子, 莺莺摇摇头:“第一, 绸缎也能卖钱,买了钱可买粮食;第二, 人没了粮食是会死, 可这人并不指你家这样开了好几家绸缎坊的人家吧?”

诸人哄笑了起来。这爿巷子里住得人家都是中等人家,家家不是有买卖就是当官, 现如今买粮的确心疼些但也不是买不起。

若唐红叶不是买不起粮的穷人家便也罢了,偏偏她家开着几家绸缎富裕着呢。

唐红叶脸上一红,她的确就是做着这样的打算,想打着为巷子里各家好的旗号逼着苏莺莺将粮食都拿出来分给大家。

没想到能被人识破。她却仍旧强撑起来:“大不了我按照原价买你的粮食便是了。”

如今粮食价格已经是当初苏莺莺买粮时候的三倍四倍了,何况许多家粮店都没粮食可卖, 可以说是有价无市, 当真是打得好算盘。

莺莺摇摇头:“难道你家绸缎坊能够将雪蚕缎按照去年的价格卖给我不成?”

雪蚕仅在洛阳附近出产, 可惜今年大雨相应雪蚕丝也产量减少,雪蚕缎价格也比去年翻了好几倍。

“当然不!”唐红叶道。

街坊们听得清楚明白,这唐红叶脑子清楚明白着呢,只是故意的坏罢了。

“我不给你粮食便是一样的道理,何况——”莺莺道,“我家多出来的粮食都要捐给穷苦人,哪里还有供旁人占便宜的余地?”

街坊们大笑起来。就在这时萧家大门打开,两辆牛车赶出来,车上油纸布下正是一袋袋粮食,大家看得分明:“萧家果然是去做善事了。”

“对啊,原本并没有声张,要不是古家二夫人纠缠大伙儿还不知道呢。”

你一言我一语将个唐红叶臊得满脸通红,她嘀咕了一句:“有几个臭钱有什么了不起?”

正好她婆母听人说儿媳出了丑急匆匆出来拉她,听见这句话“呸”了一声:“旁人有钱是他的有钱,又没有来招你惹你,干你何事?!”

说罢便给莺莺摆手致歉:“萧夫人,对不住,我家二儿媳失了管教,给你添了麻烦。”

莺莺自然是摇摇头:“不辨不明,街坊们也知道我当初买粮是为着什么,又不是为着囤积居奇,如今雨不停我又拿多的粮食送了穷人,于情于理都没有伤到街坊半分,还请古老夫人明鉴。”

说罢便向街坊们道谢转身回了府中。

古老夫人扯着儿媳妇就往自己家去,边走边念叨她:“你是猪油蒙了心不成,何苦与人置气?人家又没有碍着你你上赶着去挨骂,莫不是个傻子?”

唐红叶丢了面子,又被婆母责骂,剩下几天的日子都不好过。

莺莺回府后梳洗一番,便跟着牛车一起去花木行。

这回她的粮食要送给花木行的同行们,花木行汇聚了汴京城里所有从事花木行当的人,这些人有富裕的大皇商,也有提篮叫卖的卖花娘子。

如今粮价暴涨自然也有同行揭不开锅。行老便召集诸人有钱的捐钱有粮的捐粮,为的是同行守望互助。

莺莺这两车粮食来得便极其及时,她吩咐长寿在院里卸车,自己则走进兀廊收起油纸伞,而后理理仪容便向行老行礼。

行老旁边除了几个花木商人还有个人——郑良吉。他今日是来花木行请行老召集几个花木工去支援:行宫的御花园池水上涨,许多花木泡了水,原来的匠人便不够用了,须得找些身家清白信得过的工人去搭把手。

看到莺莺捐出了两车粮食郑良吉颇为赞赏:\"如今大雨倾盆,能捐出粮食之人是真仁义。\"

莺莺便笑:“我也是恰好买多了,谁能想到赶上了雨季。”

她想起原先的打算,便趁着郑良吉在屋檐下时问郑良吉:“前些天我做了些花烛,不怎么珍贵,好在稀罕,想今儿送到贵府不知大人可在府里?”

郑良吉大大咧咧道:“你差人送来便是。”

他想了想又道:“不过我不喜欢花啊朵啊,我娘又在别院,还得麻烦你送到北边。”

他娘就是莺莺想要寻找的长帝姬,她忙应下,仔细记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