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


解释道:“我在大理国长大,南诏百姓各个喜欢种花养花,我娘又会许多花经,我看汴京城百姓也喜簪花,也是个营生……”

她有些担心,毕竟汴京城里讲究些的人家不会让当家娘子抛头露面做生意,何况萧照本人还是宗室。

成了婚她便不再只是莺莺而是萧夫人,代表了萧家一半的颜面,行动举止便要与另一半商量。

谁知萧照虽然冷着脸,可却仍旧点点头。

莺莺欢天喜地:“谢谢萧大人!”

莺莺应当极其开心,因为晚上吃饭时她便做了个香包感谢萧照。

“萧大人,今日栽花时落了不少花在地上,我捡起来收拾干净做了几个香包,这个便留给您,闻着这花包也能打发时间。”

萧照没接。

莺莺也不气馁,将香包放在了桌上。

莺莺第二天起早带了奶娘几个就去铺子里照料生意了。

她一走,院里骤然安静了许多。

萧照第一次发现原来家里的人都不爱说话,连花瓣落下的声音都清晰可闻。

他看了看跌落在地的花瓣,飘石有眼力见,上前道:“少爷,我将那香包挂起来?”

萧照睨了他一眼:“不用。”

激流在旁搭腔:“可不就是?大人什么时候喜欢过那种黏黏腻腻的东西?”

萧照也睨了他一眼。

飘石在旁幸灾乐祸笑。真傻啊激流。

萧照没说话,过一会才吩咐:“我这里不需要这么多人,激流你去帮他们干活。”

嗯?他们?

哪个他们啊?

飘石推他一把:“少奶奶那边!”

激流恍然大悟。

莺莺正忙得热火朝天,见激流来有些意外。

激流摸摸脑壳:“我家少爷唤我来帮忙的。”

绿儿“哦”了一声:“你家少爷也不全是人事不通嘛。”

她见萧照对莺莺态度冷淡心里便攒了些怨气,此时见到他的小厮,少不得要冷言冷语几句。

莺莺忙扯扯她袖子:“多谢萧大人相助。”

好在店里很快就忙得脚不沾地,绿儿便顾不上再与激流争吵。

原本汴京城里的花店其实都从城郊的花农手里买了鲜花而后上街上贩售,这样子赚的钱也不过是辛苦钱,但莺莺要开的店可不是这个。

青娘子早早便将供应的鲜花送了进来,新鲜的鸢尾、金盏菊散发着好闻的草木清香。她自己纳闷:“三娘子,为何你要这些野花野草?”

作者有话说:

还有一更

第32章

莺莺抿嘴笑:“你一会便知道了。”

她将各色花卉按照颜色、高低、花形分别捆扎成束。

这是莺莺从南诏阿婆们那里得来的启发, 南诏气候温润遍山野花,阿婆们镰刀下去野地里常割下一堆,也懒得挑拣分类索性混杂着卖。

可是这样胡乱混起来成束卖反而要更好看。

反观汴京城里的鲜花,因着常是每家家养, 是以为了便利这些花农都买一种, 譬如买栀子花的便只买栀子花, 卖海棠花的花担上见不到另一朵其他的花。

莺莺见识过两地的鲜花买卖后便得出了一个结论:“混成花束卖。”

绿儿有些不安:“三娘子,这样真的可以吗?”

奶娘也提出疑问:“三娘子,汴京城可是国都,百姓的吃穿眼界都比外地要高, 或许像她们那样分开卖才是对的吧?”

莺莺摇头:“我就不信这个邪,我瞧着还是南诏阿婆们的法子好, 更显野趣,不同品种花层次错落才更有趣。”

奶娘想了想, 万一真不行她也可以动手将这些花束重新分类, 因此便没有再劝说莺莺。

绿儿还有些担心:“娘子,您捆扎成束便也行, 可汴京城里百姓平日里见识的都是海棠、茉莉这样的家养花, 大朵大朵瞧着便富丽,能瞧得上野花野草吗?”

莺莺神色镇定:“且瞧瞧。”

过一会便有路人路过。

有人发现了这家店:“咦?这里新开了一家店?”

“这名字唤做花满……花满……”她实在不认得第三个字, 一时为难在了那里。

绿儿热情爽朗接话:“唤做花满蹊,蹊是小路的意思。”

莺莺也抿嘴笑,她当日定制的那枚牌匾终于挂了上去。

有了这个固定的脚店,或许能唤起不少知道当年旧事的百姓的记忆,扩大了她的搜寻范围。

那两个小娘子问:“你这家店卖的簪花么?”

有个圆脸小娘子却有些困惑:“当真好笑, 我们汴京城里满城都是卖花姑娘, 怎的你家这簪花与旁的花不一样?难道是论捆卖?”

她指着店铺前头几个木桶, 每个木桶里都放着一捆鲜花,显然是用蒲绳捆扎成束的,极为新奇。

“自然不是。”莺莺摇摇头,“我家簪花是单枝单枝卖,你看到的是花束。”

“花束?”

“别人家卖花都是只卖一种,我们却能卖一束。”莺莺自信道。

绿儿在旁悬着心:这法子当真管用么?汴京城里小娘子们什么没见过,难道会稀罕野地里的花?

“我还从未见过这样的花束,颇像我们在野地里摘了一把拿进城呢。”

两个小娘子瞧着好玩,便拿起一束看看。

只见这束花束是紫色色调:紫色鸢尾如振翼蝴蝶,翠珠像是一朵多浅紫色的小草帽静静吐蕊,小飞燕草星星点点点缀其中,田野清香扑面而来。

圆脸小娘子又拿起一束,这束却是粉红色色调:风铃草一串粉色铃铛轻轻浅浅,重瓣大朵芍药开得富贵满堂,水粉色的松虫草亭亭玉立。满眼粉色袭人。

小娘子们眼前一亮:“没见过这等新颖的配色呢。”

莺莺便道:“一束花三十文,倘若连买两束便是二十五文。”

两人一算账,也不贵,很快一人买了一束,高高兴兴捧着鲜花往外走。

她们往街市上,很快便有婶子拦住问:“这是甚?”

小娘子们笑着指点花满蹊的店铺:“那家店买的,她家的花好看!”

于是街面上的婶子娘子们走进了花满蹊。

当即各个都眼前一亮。

汴京城百姓除了簪花之外还爱花惜花,加之莺莺贩售的价格又不高,于是等婶子娘子们出门时各个手里满怀花束。

“三娘子果然说得对!”绿儿佩服得五体投地。

莺莺笑,并非她有多高明,而是人总是向往自己没有的东西。

乡下僻壤的百姓向往国都红尘万丈熙熙攘攘的繁华,汴京百姓却稀罕山野随处可见的花草。

汴京城里寸土寸金,也唯有出城才能见到成片自由生长的野花。

莺莺卖的花虽然不是野花,可是她将各种常见花组合搭配起来,看着却像是野地花卉一样。

让困在鳞次栉比房屋中的汴京人惊喜不已。

同样这花放在山野间卖,只怕要被农人们嘲笑摇头。

一墙之隔,萧照听着那头生意红火,客似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