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8
就看!”
学生们暗暗咬手绢,呜呜呜好吧,真是货比货有的扔,人比人气死人。
太打击人了!
在孟秋的激励下,张教授的学生们更加努力了。
不努力不行啊,天赋比不上人家,还不如人家努力,老师更嫌弃他们了!
在整个团队的共同合作下,终于,项目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第一个微处理器出来了!
这是一款4位制处理器,能进行4位二进制的并行运算,内部含有2000多个晶体管、45条指令,运算速度可达到每秒5万条。
“成功了?咱们真的做出来了?”
实验室里,大家看着面前的微处理器,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过了好一会儿,才终于响起一道声音。
一道语气里充满不敢相信的声音。
张教授深呼吸了一下,脸上露出大大的笑容,道:“成功了!我宣布,zero-01微处理器研制成功!”
“zero-01”是这款4位制微处理器的名字,zero,0,在他们华国文化中,0代表着开始,另一方面,也代表他们的期望,他们希望在这一领域能够实现从0到1的突破。
而现在,这个期望实现了!
实验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嗷嗷嗷!成功了,成功了!”
“太好了,咱们真的做出来了!”
“有个这个,咱们那个探测器的控制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
“当然喽!一个小小的探测器算什么?有了这个,雷达都不是问题……”
"哈哈哈哈没看出来啊,你这么敢想……"
欢声笑语,实验室仿佛过年一般。
大家心里还有一点不真实感,虽然在理论阶段,他们多次研讨,确定是可行的,才正式开始实验部分,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是的,在孟秋看来,中间遇到那么多问题,还花了这么长时间,但在他们看来,已经是前所未有的顺利了。
一个月时间不到就出成果,他们怎么也不敢这么想啊。
而这些他们这次竟然做到了,是因为什么呢?
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孟秋,在他们遇到问题,卡在某一步时,她不经意的话语,总能提醒他们,让他们产生新的灵感。在他们站在岔路口,纠结接下来的路时,她似乎总能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方向。
别小瞧这些,如果选错了,他们很有可能沿着错误的路走到底,才会发现不对,再调转方向。更有甚者,他们并不确定自己走的路是错误的,只会以为眼下只是卡住了。
这个摸索的时间,一个月、两个月算少的,一年、两年也不算多。
而现在,因为她,他们才能如此顺利。
不知道是谁先开始的,揉了揉孟秋的脑袋,一个接一个都揉了起来,似乎只有这个稍显亲昵的动作才能表达他们内心的感情。
头发被揉乱的孟秋:“欸?”
4位制的微处理器并不是结束,只是个开始。
在之后大家问孟秋接下来有什么安排,是不是要回去了,孟秋道:“没有啊,咱们目前只是做出了zero-01,还不够。zero-01的运算速度不够快,指令系统不够完整,存储器的容量也很小,并不能很好地满足我们的需求。”
“至少也要把zero-02做出来吧?”
项目组众人:“……!!!”
张教授逮着机会,私下里教育自己的学生:“看看人家,看看人家,多么谦逊,不为眼前取得的一点成绩骄傲,而是想着再接再厉,更进一步!”
张教授的学生们捂脸:呜呜呜,大神,收了神通吧!
这当然只是玩笑话,能这么快出成果,他们也很开心。微处理器对很多行业都很重要,有了这个,说不定他们国家的很多项目又能取得进展了。
这样的打击,他们愿意多受几次。
大家表示,不就是zero-02吗?行,继续!
孟秋见大家很快又投入下一阶段的研究,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在心里默默感慨,大家真的好努力啊!
她受到了激励,他们可都是专业人士,都这么努力了,她一个新人,更不能拖大家后腿!
不知不觉,实验室里就互相卷了起来。
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下,zero-02比他们预计的出来的还要快。
8位制微处理器,内含3万多个晶体管,集成度较zero-01提高了约2倍,运算速度提高了近10倍,每秒可达到40万条。
在孟秋那个时空,世界上第一个微处理器诞生于1971年的M国,第一个8位制微处理器在1972年才出现。
而后是七十年代中期的16位制微处理器,八十年代的32位制,九十年代的64位制……一步快,步步快,在他们国家研制出第一块微处理器时,M国已经早已进入信息时代。
现在就未必啦。
孟秋看着眼前小小的很不起眼的“零件”,笑得眼睛眯成了一双月牙。
嘿嘿,不好意思啦,微处理器很好,现在是,我们的了!
握拳!
*
“噗——”
张副所一口水喷出来:“你说啥?你想要啥?”
孟秋往旁边躲了躲,尽量避开他的“攻击”范围。
她重复了一遍:“机床,数控机床。”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霸道的小孟同志:你的想法很好,现在我宣布,额滴啦,都是额滴!
备注:“zero”系列微处理器性能参考Intel 4004及8008等数据。
第39章 数控机床(小修
华国的数控机床其实起步并不晚。
早在五十年代末,华国就试制出了第一台数控机床,在国外对他们的绝对封锁下,仅凭一张从苏国带回来的苏国数控机床广告图进行参考,历时九个月。
研制速度远超M国、Y国、R国等国家。
然而在她的前世,后续的发展却并没有那么顺利,中间耽搁了近三十年,才再次起步。
070加农炮项目目前遇到的问题,孟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数控机床。
她查了一下和数控机床有关的少之又少的资料,他们国家现在有的数控机床,和国外的技术相差甚远,没办法用于生产。
想想也是,加农炮项目这么重要,如果真的有,老师他们肯定早就申请使用了。
现有的不能有,孟秋就想到了改进。在现在的基础上,改进出更先进的能生产出高精尖零部件的数控机床。
而数控机床的发展离不开一样东西——微处理器。
这就是她为什么先去找张教授的原因。
微处理器都没有的话,提数控机床,就像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