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4
当被转移到另一所监狱的途中,沿街的人们纷纷朝他吐口水、扔烂菜叶,一夜之间,他便从高高在上的大使沦落到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这本该是件喜事,但破天荒的,国内对于这些事情的报道却反响平平。
就像是一根弦被压迫到了极限,比起在黑暗中默默忍受窒息而死,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站起来自救,从每天报纸上刊登的文章、街上人们的精气神还有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趋势。
由于亚当事件造成的恶劣影响,政府也开始对大使在国内的权力进行限制,和之前那次一样,主导修改这条法律的人正是景黎。而那条由亚当推动的禁书令,自那以后也没有人再提起。
一年后,《东方京报》和《爱民报》两家南北报业巨头合并成了一家,正式更名为《清晏报》,对外宣传是取清平安宁之意,但更深层次的理由众人都不言自明。
《清晏报》成立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整理出版了晏河清的小说合集。
由于它的创社理念便是“包容并兼”,因此,无论是中的洋的、新的老的,但凡有用的,都在这个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在这些人的努力下,陷入凝滞的社会齿轮又慢慢转动了起来,一大批拥有真才实学的作家、教育家和思想家涌现,文学在这个时代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
事后,文春秋还和许维新一起去了一趟乔镜家。
出乎意料的是,在接待他们的时候,乔景和胭脂的表情看上去都十分平静,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糟糕。这让文春秋在伤感之余,也感觉到了一丝丝宽慰。
“如果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来和我讲。”临别时,他对胭脂语重心长地嘱咐道,“毕竟我现在也算是你的师长了。”
胭脂轻轻点头。见状,文春秋也不好再说什么,只能叹息一声,摸了摸少女的头。
“今后的路,就要靠你们自己了。”
在送走了两人之后,她转过身来,看着从刚才起就一直站在客厅中默然不语的乔景。
两人对视一眼,最后,还是胭脂先开了口。
“你相信先生他们在信里写的东西吗?”
乔景攥紧了拳头,但他深吸了一口气,还是眼神坚定地回答:“我信。”
胭脂抿了抿唇,也笑了。虽然她的眼神看上去仍旧十分悲伤。
“我也相信,”她轻声道,“无论如何,我都是相信先生他们的。”
所以,就算是她和乔景亲手把他们下葬,她也相信乔镜在信中所写的,他们没有死,只是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用这种方式告别去往另外一个世界。
一个和这里截然不同的未来时代。
然而,就算她相信了乔镜他们给出的说辞,这样突如其来的离别还是让胭脂连着几天都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她觉得自己大概是被先生他们惯坏了,明明当初吃了那么多苦,挨了那么多打,她都没有哭过,可每次只要是和乔镜相关的事情,她总是会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在他们面前哭得像个三岁小孩一样。
都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然而,会在她哭泣时弯下腰来温柔安慰她的人已经不在了。
胭脂努力想让自己再次变得坚强,就像刚才在文春秋和许维新面前表现出来的一样。可当送走他们后,她就一下子又变回了原先那个软弱又没出息的模样。
“你知道吗,”乔景忽然道,他抬头望着空荡荡的大厅,这还是他第一次觉得这栋房子空旷的可怕,“师公在信里说,让我照顾好你,他和先生已经给你准备好了嫁妆,给谁由你来决定。”
胭脂喃喃道:“怎么突然说起这个……”
“我只是想告诉你,”乔景伸出手,用力拉住她的手,“无论你要不要我,我都不会抛下你的。先生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所以才没有带上我们,那咱们也自己闯出一番事业,不带他们玩儿!”
胭脂破涕为笑:“说什么鬼话呢,搞得跟过家家一样。”
“我说的是实话!”
乔景肯定道:“以先生的性格,师公他就算告白成功了,想要洞房起码还得要好几年呢,哪像我们,等十八了咱们就去领证——哎呦!”
胭脂被他说得一张脸涨得通红,咬着牙恶狠狠地踩了乔景一脚:“混蛋!说什么浑话呢!”
听到屋内传来的动静,原本安静趴在院中喷泉旁睡觉的一条黑背机敏地竖起了耳朵。
它抬头看了一眼,没发现任何异样,只有一只白色的蝴蝶扑闪着翅膀翩翩飞过花坛。它看了一会儿,又懒洋洋地趴回了原位,在阳光下闭眼假寐起来。
第103章
为纪念报社成立一百周年,《清晏报》旗下的晏河清著作编刊社对外宣布,将于下月一号初版发售《晏河清信集》,同时出售的,还有共计十二卷的精装版《晏河清全集》。
本来出版社上上下下都把这件事当成他们的日常工作,虽然是百周年的纪念活动,但毕竟现在纸媒衰落,而且晏河清的这几部作品在这几十年间已经不知道再版多少次了,但凡家里有孩子要上学的,基本都会去书店或者官网挑上一套,哪怕装点一下书柜也是好的。
当然,孩子乐不乐意看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反正不管是哪里的学校都会考,他们就算不想看,老师上课也得讲。
但世事无常,谁也没想到,就在这个月中旬,鸭梨视频推出的一部献礼剧《那些年的他们》,竟然火遍了大江南北。
这是一部群像剧,没有小鲜肉,没有加戏咖,就连经费也是肉眼可见的少——光看里面人物几年如一日的打扮和基本不出现的民国外景镜头就知道了。但就是这样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电视剧,却在播出的一周后,热度吊打同时期所有上线的大制作,受到了全年龄段观众的喜爱。
很多人在看完之后都表示,这部剧最出彩的地方就在于,没有那么多古板的说教,也没有满篇的正能量口号宣传,人物形象塑造的实在是太好了,给人一种有血有肉的真实感。
剧中的很多演员都是还没从影视学校毕业的学生,借着这部剧,很多人也一下子拥有了知名度。
尤其是剧中几个灵魂主角,更是粉丝暴涨n倍,搞得他们又高兴又惶恐,为了接下来的各城市宣传活动还拼命恶补起了那个年代的知识,生怕到时候被记者和粉丝们问露馅了。
《清晏报》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地处理完了突然比预期暴涨十余倍的订单,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在官网上挂出“已售罄”的牌子,并好声好气地安抚顾客们说一定马上加印,请大家稍安勿躁。
等忙完这一阵后,他们这才有功夫闲下来喘口气,顺便去看看这部堪称带货能力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