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4


”廖长义打断他的话,郑重其事道,“开学的时候我就说过吧,我来京洛大学的目的。”

他一把握住康平的手,激动道:

“现在,我终于找到你了,晏河清!”

康平:“…………”

他张了张嘴巴,露出一脸茫然的表情:“啊?”

“你不必跟我装傻,”廖长义大手一挥,自信道,“我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你就是晏河清,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对了,你接下来有没有时间,我请你去城里最好的酒楼吃顿饭,咱们边吃边谈,如何?”

“不不不,教授,您真的搞错了!”康平哭笑不得道,“虽然我也很想知道晏河清是谁,但我真的不是他啊!”

但康平刚想离开,廖长义就拦在了他面前:“等一下,先别走。”

他盯着康平,费解道:“你为什么不肯承认?明明你的院长和校长他们都已经知道了,我虽然不教你,但现在也算是京洛大学的教授了吧,难不成你是觉得,我刚来还不值得信任吗?”

“教授,这真的不是信不信任的问题,是你认错人了!”

康平跟他完全掰扯不清楚。

因为他无论怎么说,廖长义都已经认准了他就是晏河清。他被纠缠得没有办法,只能寄希望于路过的一位同学能够救自己于苦海之中,伸手一把抓住了对方校服的袖子:“同学,帮我个忙吧!”

乔镜停下脚步,扭头看着他,发出一声疑惑的“嗯”声。

康平看到他的脸,注意到乔镜就是去年寒假前他去图书馆借报纸时看到的那位管理员,顿时眼前一亮,都顾不得惊叹曾经的哑巴同学在一年之内痊愈成医学奇迹了,忙道:“我是白话小说社的人!就是当初每周都回去图书馆借报纸的,同学,你还记得我吗?”

乔镜礼貌地摇了摇头。

“不记得也没关系,但是能不能麻烦你帮我跟教授解释一下,”康平苦着脸道,“我真的真的不是晏河清啊!”

乔镜:“…………”

在康平期待的目光中,他看向廖长义,慢吞吞道:“廖先生,我可以帮他证明,他确实不是晏河清。”

廖长义斜眼瞥他:“你拿什么来证明?”

乔镜沉默了。

他当然不好说因为我就是,只能叹了一口气,选择了围魏救赵的办法:

“廖先生,文校长找你过去。”

廖长义高高地挑起眉毛,将信将疑地问道:“文校长找我?”

乔镜点了点头。

那位来找过他那么多次,这个小忙,乔镜还是有自信他会帮的。

“那好吧,”廖长义明显不太情愿,但也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下次我再来找你。”

待他离开,康平立刻长吁一口气。

他一脸感激地看着乔镜:“太感谢你了同学!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乔镜。”

乔镜淡淡道。

没想到,康平却露出了一脸恍然大悟的神色:“你就是之前转专业转到我们学院的那个乔镜?左院长亲自给你批的条子?”

乔镜默默点头。

见是同院的同学,康平的态度立马又亲近了几分,他主动邀请道:“没想到你也是文学院的,那正好,要不要去我们小说社看一看?学期初我们正在招人,即使是刚加入的新社员,也是能拿到不少学分的。”

闻言,乔镜心下一动。

自之前和左向庭“不欢而散”后,他从院长那里捞学分的路也被堵死了。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乔镜的学分却还差几个,正愁该从哪里挣呢。

康平这番话,倒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而且,乔镜想,这社团的名字,听上去还挺和他专业对口的?

“先问一下,”但他还是谨慎地问了一句,“你们小说社,社员平时需要上台发言吗?”

“以前有的,现在人多了就全看自愿了,”康平爽朗一笑,“怎么样,要加入吗?”

但最终,乔镜并没有点头,只是说先和康平一起去看看,参加一次活动体验一下。

如今京洛大学的白话小说社,已经可以算是学校内数一数二的大型学生社团了,社员多达上百人,每次开会都必须要借用学校里最大的那间教室才能坐得下。

乔镜和康平进去的时候,人基本都已经到了,教室里的桌椅也被重新排列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有点儿像是现代班级举办联欢会时的场景。

康平带着乔镜挑了个位置坐下,每张桌子上都放着纸笔,乔镜拿起来看了一眼,发现那就是一张普普通通的稿纸,上面什么字都没有。

周围的喧哗声太过吵闹,他有些不适应地抱紧了怀里的挎包,但好歹这么多天课都上下来了,这种情形倒也不至于让他无法忍受。

“各位,差不多到时间了。”

又过了几分钟,社长从座位上站起来发言了,教室内也渐渐安静下来,所有学生的目光都注视着他的方向。社长咳嗽一声,清了清嗓子道:“既然人都来齐了,那就开始这次的围读活动吧。今天轮到谁念了?”

人群中立刻有一个学生举手。

乔镜低声问康平:“今天读什么书?”

康平:“《五十六》。你看过没?”

乔镜:“…………”

他面无表情地想,你猜猜他看过没。

但其实乔镜来之前就已经有心理准备了,所以在看到那学生拿着《东方京报》走到教室中间时,他的心情勉强倒还算得上是平静。

大不了,就当是听有声书了。

这一期的《五十六》连载中,唐安已经离开藏地,带着设备来到了紫禁城脚下。

而在听到开头时,这个情节就已经引发了学生们中一阵轻微的骚动——紫禁城,这他们熟啊!

虽然现在北宁政府已经不允许外人随便进入紫禁城了,但是由于政府经费有限,基本上只要交一两个银元就能大摇大摆地进去逛一圈,看守也不会阻拦。所以在场的学生们大多都进去参观过,就算没去过的,大学四年上下来,外围的宫墙也都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

作为历经两朝的皇家宫殿,在这个时代,很多文人都认为紫禁城是封建王朝的象征,很多留学生归国后还公然宣称它“远不如克里姆林和凡尔赛宫”,并在各种方面对其大肆批判,将其贬低的一文不值。

即使是本地的居民,对它也没有太多感觉,再加上一些死去宫女和太监的志怪传说在民间广为流传,更是为其增添了几分恐怖色彩。

倒是不少教会的神父和外国人很喜欢参观这里,学生们经常会看到这些金发碧眼的洋人举着个笨重的相机在宫墙内外拍摄照片。但大部分人都觉得这是因为洋人没见过东方建筑,拍摄也只是单纯出于好奇心而已。

但晏河清却似乎并不是这么认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