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94


易景臣向前辈的背影,投去钦佩的目光,注视他们远去,然后才坐进电梯。

电梯里还有几个人,见易景臣学生打扮,一眼就能看出还未成年,好奇地问他来台里找家长吗?

“不是,我是新来的暑假实习生!”易景臣骄傲地挺起胸膛,“我今年已经十七岁啦!可以实习!”

虽说法定年纪18岁才算成年,可16岁以上的青少年,只需要得到许可,就能够从事社会劳动。

两位前辈听到,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才17?咱们台里开始招这么小的实习生了?”

“自古英雄出少年。”另一位前辈笑眯眯说,“你一定很厉害,加油,好好干!”

“嗯!”易景臣用力点头,顿时信心倍增。

电梯抵达十二楼,易景臣跟里面的前辈挥挥手告别,转身走向自己接下来两个月要效命的工作部。

社会新闻第三部门的办公室,所有人都在尽职尽责忙碌着,房间里只能听到敲打键盘和讲电话的声音。

部门主任的工位,最靠近办公室门口,第一个注意到有节奏的敲门声。

主任诧异地抬了下眼皮,心想其它部门那些流氓,平常总是推门就进,啥时候学会讲礼貌了?

“进。”主任抛出一个字。

办公室门被轻手轻脚推开,一个毛茸茸的脑袋探进来,眼睛滴溜溜转了一圈,才谨慎的踏出第一步。

好像确认周围有没有危险的小猫咪。

主任和几位同事的目光,立刻被进来的年轻人吸引。

他背着双肩包,很乖的样子,看起来未满十八岁,身上散发著少年的青涩。

这位在大家眼中,还属于‘孩子’作用域的少年,竟然自我介绍说,接下来会跟他们当两个月同事。

“哦对,是有这么回事。”主任拍了下脑门,“不是让你下周报道吗?你怎么这周就来了,我们要做周刊汇总,这两天正忙着呢。”

“我……”易景臣张张嘴,正准备解释。

忙到分身乏术的主任,没工夫听,目光环顾一圈,随便指派了一个正在喝水的记者,“小周,你负责带新人。”

“我?”被叫做‘小周’的记者指指自己,老大不情愿。

从主任对新人的态度,可以看出,整个部门对暑假实习生没多少期待。

过去几年,台里陆陆续续来过几个新人,前辈们兢兢业业带他们到处采访,手柄手教那些学生写稿、改稿。

结果呢?

那些实习生,要么像个木头,怎么都学不会,要么嫌苦嫌累,实习期结束混到学分拍拍屁股走人。

前辈们耗时耗力,结果还是留不住人。几次下来,谁也不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周记者本来打算拒绝,瞧了眼乖巧的易景臣,到嘴边的话变成——

“行吧,你过来,把我旁边的工作收拾收拾。”

“好的,谢谢周老师。”

周记者笑笑,“这里不是学校,别见谁都叫老师。我比你大好多岁,你就叫我周姐吧。”

“周姐。”易景臣笑眯了眼,嘴甜的夸,“周姐看起来年轻又漂亮,我还以为你也是来暑假实习的。”

“你啊,别油腔滑调的。”周姐嘴上嫌弃,身体却很诚实的凑过去,帮易景臣一起收拾工位。

工位平常就有人打扫,很快收拾干净。

易景臣本来今天没打算入职,书包里只有一些文具。

他拿出一个写了名字的笔记本,摆在工位上宣示主权。

“好了,接下来两个月,你就坐这儿,有事情直接叫我。”周姐拍拍手,问易景臣什么时候正式实习。

“台里通知三天后,但是我已经放暑假了,随时可以!”

听到他的回答,周姐颇为满意,“小夥子,很有精神!当记者就应该这样,我们哪有什么休息时间。”

周记者想了想,翻翻行程表,若有所思地说,“这样吧,我下午有一个老社区的采访计画,你要是有空就跟我去,没空你就先回家。”

“我有空!我特别有空!”易景臣没想到,自己只是来踩个点,竟然这么快就能投入实际工作当中。

小易记者的职业生涯,正式起航!

周记者也没跟他客气,找同事借了采访设备,便带着小徒弟离开新闻台,顶着烈日走向地铁站。

易景臣看看前面的周记者,又看看路边的采访车,疑惑地问,“周记者,我们不开车过去吗?”

“开啥车?这会儿午高峰,路上正堵着呢。”周记者话锋一转,又说,“就算开车,咱们这种级别的采访,也用不到采访车。那些都是远距离、或者紧急采访,才会出动。”

“这样啊……”易景臣听出周记者的话外之意,无形的耳朵耷拉着。

“咋?发现跟着我没有大新闻,这就不高兴了?”周记者比他多吃几年米饭,一眼看穿易景臣的心思,“天下记者那么多,要是每个人每天都能遇到大新闻,那还得了?你还年轻,等你到我这个岁数就知道,平平淡淡才是国泰平安。”

易景臣似乎有些懂了,再次打起精神,跟周姐坐地铁、倒公车、又走了二十分钟,弯弯绕绕来到一个老干部退休小区。

他们今天采访,是因为社区举办下象棋活动。

象棋活动看起来相当不正规,没有赞助商也没有广告牌,还不如他们学校的无人机大赛。

周记者来到社区,熟练的跟大爷大娘打招呼,然后拿起相机和采访本,作为本场唯二的记者投入工作当中。

大爷和大娘们,看到生面孔,乐呵呵打听他的情况,还说要给他说个对象。

周记者:“大娘,那可不行,这小孩还没满十八岁呢。”

“呦?没到18可不行,你再长个几年,大娘给你介绍对象。”

“我、我不要对象,我是来采访的!”易景臣第一天上班,根本无法招架热情的大娘,脸蛋唰啦红了。

大娘见状,只说这孩子脸皮薄,也不逗他了。

象棋比赛正式开始,场地在小区花园旁边的老榕树下面。

对战双方的老大爷,一个穿着白背心,一个穿着条纹短裤,蜷腿坐在花园旁边的石头护栏上,周围围着几个人,背后两棵树挂着红色横幅。

即使场地不正规,大爷却展现出作为专业象棋手的架势,每一步棋都深思熟虑,还有两旁的军师团帮忙排兵布阵。

易景臣看不懂象棋,却能感受到两方的运筹帷幄,也跟着紧张起来。

听大爷们说的头头是道,好像评书似的。

周记者站在易景臣旁边,感慨似的说,“这些年,象棋渐渐退流行了,你们年轻人估计都不知道怎么摆吧?”

“我知道怎么摆,可是我最多只能下三步。”易景臣苦恼地说,“规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