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5
的鸡冠山,上面确实有一条狼狗。
“陈宝根不会是被野狗咬过了吧。”赵岁岁摸了摸下巴,哪有儿子这样辱骂自己的娘亲。
这下所有人都知道赵岁岁刚才为什么问队上有没有人养狗了。
“宝根哥太坏了。”陈卫民小手握成拳头,捶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卫民一直听这样的话不太好吧。”陈秀禾圈着小侄子,听着对面的辱骂声,担心影响小侄子的认知。
“姑姑,我知道,宝根哥是不对的,不应该凶娘。”陈卫民扑进自家娘的怀里,抱着她的脖子蹭了蹭。
钱丽满脸宠溺的看着怀里的小儿子,“姐,卫东看着呢。对面也不是经常吵,等日头好了,满仓打算在院子里盖房子,到时候把前门和窗户都封起来,我们也不住这间房,对面再怎么闹腾也能减少噪音。”
“这样也好。”陈秀禾点点头,又想到自己家的屋子,大儿子现在还没有自己单独的房间。
等4个木筒都做好后,陈秀禾带着三个孩子回去。
赵岁岁回到自家的炕上,屁股下的温度缓和了身体上的寒意。
家里的炕一直没有断过柴,陈秀禾加了一把柴后,坐在炕上想着自家的房子。
“娘,想什么呢?”赵岁岁推了推自家娘。
“想着什么时候能给你们盖房子。”陈秀禾想着,一开始分家就应该盖房子才对,当时又不是没有条件。
“娘,咱们明年就去随军,还有必要盖房子么?”赵岁岁觉得以后他们可能就过年的时候会回来。
“就算不回来,咱们的根在这里,总是要盖一盖的。”陈秀禾觉得还是有必要盖的,任何时候都应该给他们家留最后一条路,富兴大队就是他们家的根是最后的退路,万一以后他们家要回来常住或者定居怎么办,再说又不是没有盖房子的钱。
“盖了青砖房又不怎么住,有点亏了。”赵岁岁觉得现在青砖难得,还要用上关系才能批,没必要为了一年住的几天盖青砖房,青砖房在改革开放前都是好房子,等物资充足的时候全部推翻,盖全部是青砖的房子才好。
赵立文同意妹妹的想法,看着自家娘。
陈秀禾也在思考小女儿的方案,盖了青砖房不住,确实浪费,“等你爹回来的时候再说,房子是一定要盖的,小文早就该分炕了。”
赵广叔这边,在平高县的联络站查看资料,他接到任务是揪出潜伏在平高县的鬼子。
“呸,这鬼子也太奸诈,又跟丢了。”张怀民掀开帘子进来,身上是厚厚的雪。
“被发现了?”赵广叔抬头看着他的参谋。
第154章 冰棍
“没有,裁缝铺那边没有撤离的动向,山里也没有撤离的动静。”张怀民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咕噜咕噜的喝光,“应该鬼子固定的反侦查。”
赵广叔继续低头安排作战计划,任务完成得快,他就能放大半个月的假,任务完成得慢估计过年都不能回家。
早上,赵岁岁被赵立武一声欢呼叫醒。
“太好了,我会了。”赵立武不停地开关手里的木质手电筒,这是他一次自己动手组装的。
“频繁的开关,按键会坏的。”赵立文笑着看弟弟,“还差一块玻璃就更完美了。”
“上次摔坏的暖水瓶没扔,可以用那个来磨。”赵立武放下手里的手电筒,跑到杂物堆里面找出一块碎玻璃。
“带上劳保手套磨。”陈秀禾嘱咐道。
“知道了。”赵立武把劳保手套找出来。
赵立文在炕桌上铺了三层报纸,准备和弟弟一起轮流磨。
“岁岁,还不起来么?”陈秀禾看到小女儿翘了翘脚散热气。
赵岁岁觉得火炕要把她烤干了,只能坐起身子,准备洗漱喝水,喉咙好干啊。
“脸这么红,快去漱口喝水去。”陈秀禾看着小女儿的脸,红彤彤的一看就是被烤太热了。
“嗯。”赵岁岁拍了拍有点晕的脑袋,下炕。
洗漱好之后,灌了2杯温水才缓解喉咙的干燥,她好想吃冰淇淋,冰淇淋没有,冰棍可以安排上。
“娘,我想吃冰棍。”
“这么热啊,要不炕下面少放些柴。”陈秀禾觉得小女儿的脸太红,担心她被烤出毛病。
“不用,就吃根冰棍就好了。”赵岁岁摇了摇头,她嘴馋了。
“那你去把竹筒洗洗。”陈秀禾起身去找白糖,不知道家里还有没有。
赵岁岁心里想着冰棍,早餐都没有吃,跑到厨房里找出去年用竹筒。
竹筒是经过处理的,放久了也没有发霉,用开水冲冲就好了。
“我来帮忙。”赵立文也许久没有吃冰棍,把磨玻璃的活交给弟弟,上前去帮妹妹洗竹筒。
“岁岁,白糖没了,用红糖可不可以。”陈秀禾翻找了柜子,没有发现白糖。
“红糖有点奇怪,要不做红豆冰棍?”赵岁岁觉得只有糖和水的冰棍就要白色的才对。
“这个可以,不过要等哦。”陈秀禾想起在市里面吃过的红豆冰棍,很是怀念。
“为了好吃的,等等也值得。”赵岁岁还想到绿豆冰棍,“娘,红豆冰棍都做了,绿豆冰棍也一起做了吧。”
陈秀禾没吃过绿豆冰棍,不过红豆绿豆一样,做完后放在屋子外,随时都可以吃,便点点头,“可以。”
因为赵立文下午要回县城,陈秀禾直接用开水泡豆子。
紧赶慢赶的,做好了一批冰棍。
赵岁岁舔着红豆冰棍,身子下是暖乎乎的炕,很是惬意。
“看把你乐的。”陈秀禾看着小女儿的模样,觉得手里的冰棍更加好吃了。
“好吃,娘真厉害。”赵岁岁一边吃一边不忘记拍她娘的马屁。
赵立文出门的时候手里拿着铁质的手电筒,“小武和岁岁,下周别去接我了。”
“嗯嗯。”赵岁岁嘴里含着冰棍点点头,都有手电筒了她才不会去接人,她在雪地里容易滑倒。
半夜的时候,于远航确定富兴大队没有人出来,带着自家老娘和儿子离开。
于奶奶就着月光看着自己的屋子,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回来,她的丈夫埋在了这里,可惜丈夫和儿媳妇的墓不能一起迁走。
路过赵岁岁家的时候,于远航往里面扔了一块油纸包裹石头的字条,能不能看到就看运气,毕竟天空在下着雪。
三人紧赶慢赶,来到接头的地方。
“娘,货车还没有到,咱们找个地方躲躲。”于远航低头看了一下怀表,他们来早了,半夜的风雪突然大了起来,他们需要找个背风的地方等。
于庆祝趴在他爹的背后,紧紧的搂住他爹的脖子,他不觉得冷,他爹的后背很有安全感。
三人等到手脚冰冷,货车终于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