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
太白兄啊!”
“别,为兄消受不起。”
说罢李白潇洒转头自爬山去了,留杜甫一人在山间吹冷风。
杜甫拍着脑袋懊恼了一会儿又追了上去:“太白兄,等等我哟……”
【茶水取来就可以开始煮茶了,煮时得观察水的形态,‘三沸’之后茶才算煮好。
第一次沸时,水的形态就好像鱼眼般大小,这时候可以稍微放些盐进去,盐不必放很多;
第二次沸时,水就像泉涌般翻腾了,这时得舀一勺水出来,用竹荚自水中心划圈搅拌开,将茶粉倒进去便可看见翻滚的茶花,甚是美观;
其实不可以等到水第三次完全沸腾才饮,第三次完全沸腾后茶水已经不宜饮用了,这时候要将之前舀出来的水倒进去,待茶水稍有翻腾的迹象,这茶就算是彻底煮好了。
好茶需要趁热饮用,放凉了则会失去一部分的茶香味。】
-
天幕放着煮茶之法,殿中的宋徽宗赵佶则在埋头苦写。
一边写一边嘀咕:“上乘之水,没错没错,朕每日饮茶皆用井中之水,实乃下下策也。”
于是就有了旨意,往后每日着人赶早取山泉水来宫中,这样才能煮出好茶来。
颁完了圣旨,继续开始创作他的佳作《大观茶论》。
看着洋洋洒洒的许多页纸张,赵佶笑了起来:“朕这茶之论,实属巨作,定能流芳百世!”
【饮茶之道在唐朝时,便是从唐玄宗李隆基时开始流行,那爱茶之人里可少不了李隆基这位个中好手。
咱们前边说到李隆基为了撩妹专修了荔枝驿道,实在是给美人扣了个全锅,其实那驿道李隆基自己也用了。
为了喝上好茶,每每到早春时节,李隆基就在宫里一道又一道命令发布下去,急吼吼地催促贡茶早早进献上来。
皇帝有了要求,百姓只好辛苦些,连夜无薪加班给老板采茶制茶运茶,看到这儿大家可豁然开朗了吧,这驿道李隆基还用来给自个儿运茶呢!
如此为己又不留‘名’的事似乎时常在李隆基身上上演。】
-
“啪”,一声清脆又刺耳的声音随着天幕之音一同响起,李世民又被气得摔了只茶杯。
“这孽障之事朕如今真是一点也不想见到了。”
李世民头疼,随即想起来了孽障之源,招来为太子教书的官员道:
“太子近日功课如何?”
太傅答:“太子又有进益。”
“不够,再给太子加三成课业。”
李世民气疯了,他在思考要不换个太子?泰儿就很不错嘛。
-
【此时大明湖畔有一位皇帝在闲游,不过这位皇帝这次可不是来寻人的,而是来寻好茶来了,还即兴作了诗:
“前日采茶我不喜,率缘供览官经理;今日采茶我爱观,吴民生计勤自然。
……
由来贵诚不贵伪,嗟哉老幼赴时意;敝衣粝食曾不敷,龙团凤饼真无味。”
大概想表达这个意思:
前几天采茶的时候我不爱看,今天采茶我又提起兴趣来了。这茶山的路可真难走啊,没有官员给我清道很痛苦。下了雨茶就便宜了,采茶的百姓实在是辛苦哟。唉,龙凤茶团不太好喝,下回肯定不来这现采现喝了。
这位皇帝就是这样的汉子诶。】
-
“九功,你说这位皇帝…前几朝好似也没有啊,难道会是我大清后代子孙吗?”
梁九功这下真是觉得后脖子很凉,他应该回答是,还是不是呢?
【茶之一道,自古也是华夏独有之瑰宝,它是华夏文化与内涵的大成。品茶,不仅品的是味道,也是华夏百姓的一生。
幸而我国茶道如今申遗成功,属于华夏的饮食文化会一直流传下去。】
天幕下,老年时期的一代茶圣陆羽看着湿了眼眶,他缓缓坐了下去,对着身旁小童道:
“有人记得便好啊。”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
兄友弟恭:
“太白兄!我们兄弟俩情比金坚啊!”
卧龙凤雏:
李隆基:嘶~天幕怎么揭人老底?饮个茶而已嘛~
弘历:怎么,诗就是我以后写的,有问题吗?不是一代名作吗?
——
[1]《旧唐书》有关饮茶风气的描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斯须。天闾之间,嗜好尤甚。”
[2]《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开元太山有僧大兴禅教,人人煮茶驱睡,致使人人相仿效,逐成风俗。”
[3]《茶经》唐,陆羽,记载茶叶生产过程:“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
[4]《茶经·五之煮》中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5]《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唐,李白
[6]《大观茶论》宋徽宗,赵佶
[7]《茶业通史》记载,李隆基为了早日喝上贡茶,在茶树还没吐芽时便催促不止。
[8]《观采茶作歌》清,乾隆
[9]唐玄宗饮茶时期来自《茶文化…》博文,史家之韵
[10]茶经记载“茶”字出自唐玄宗时的《开元文字音义》
[11]煮茶参考顾小思博文视频唐朝茶文化一期,茶经,《茶经直解》博文,mango
第19章 螃蟹的N种吃法
三希堂内,有人陷入了沉思,只因“前日采茶我不喜”这首诗,与他自己的诗风也太像了,有一种很亲切的熟悉感。
“小李子,你说这诗……”
“万岁爷,这可是好诗啊!也不知是哪位主子爷所作,老奴读来都觉得朗朗上口!”
李玉这一通顺毛捋,给乾隆帝捋舒坦了,不再揪着天幕对此诗的一番‘曲解’而喋喋不休。
这首诗到底是哪位皇上的佳作他李玉还能不知道吗,没瞧见三希堂放满了一整书柜的诗,都是这样风格的,连他李玉都能一下子从天幕中认出来自家万岁爷的诗呢。
乾隆又皱着眉想起了天幕所言的采茶地:“大明湖畔,不错,应是个好地方,下回下江南就先去那儿罢!”
-
【说完了大唐的诗酒茶,来聊聊唐朝资深老饕们都喜爱的美味,此物可不仅是唐朝人们喜爱,就连现如今也深受大众追捧。
大螃蟹的魅力有人能抵挡得了吗?那定是全都到锅中去才是它们最好的归宿呀!
螃蟹从周朝时便已出现在了人们的餐桌上,不过那时螃蟹刚被端上餐桌,因此对螃蟹的食用方法非常暴殄天物,大多数螃蟹都被敲碎做成了蟹酱,谁见了不说一声可惜。
到了唐朝,人们发明了螃蟹的多种吃法,使得螃蟹不再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