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81
老者见他十分干脆付了六个的钱,顿时连连点头。
这些胥吏当真是不同,既不贪又懂人情。
听闻早些年明皇大办四方书院,大批量培养底层官员,更是表示胥吏也是官,给了胥吏上升空间。
老者也看过不少明都治下的报纸,他发现这位明皇很是看重小官。如今朝中的很多大臣,起用之前都是让他们去底层干实事,而后再调入朝中。
他虽未见明皇,可昨日到今日所见已然管中窥豹。
填饱了肚子,三人终于入了城中。
老者哪里都没去,只打听了崔定的府邸。他也没按照正统拜访礼仪,只到了门口就跟崔府的门房道:“且去回禀,就说姒琎书前来拜访。”
门房见老者气质不俗,自然不拖延。
崔定如今年纪真的大了,行走都需要有人搀扶,轻易已经不出门。
只是这会儿听到仆从回禀后,崔定被人扶着急匆匆就往外走,边走边喊道:“哈哈哈哈,姒老头…你来了,你来了我就要笑你,当初你说错了,说的都是屁话!”
姒琎书面色不变,很快见到了崔定也笑:“崔老头,你老成这样了。”
崔定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你不也老了,看看你的头发,都白成这样了。来来,快到我府邸中来坐。多年未见,我还以为兵荒马乱你要死在乱贼手中了呢。”
姒琎书随崔定一路进入府门,“我是不会比你这个老头子先死的。”
崔定哼了声,“当初你说我随李公留在洛京有大难,日后是尸骨暴于野的下场。后来李公身死,我被贬谪,我差点就信了你的鬼话,你再看看我如今光景?”
姒琎书一时竟然无话。
第254章 轩辕剑在此,明主难寻
“来来,快看茶。”入了座,崔定慢悠悠喝了一口茶就笑道:“姒琎书啊姒琎书,你老是自诩什么世外高人,当初还给我相命,我看你说得一点都不准嘛。”
姒琎书神色不变,慢悠悠喝了一口茶水。
“我相命自然不会相错的。”
“还不会?你可是说洛京繁华散于一朝,所以你早早散尽家财跑出了洛京,还让我也走。怎么,现在你还不是回了洛京,以后还走吗?”
崔定跟姒琎书幼时就相识,二者一个擅长观人一个善于相命。从小更是互相比较着长大的,谁也不服气谁。不过大了之后,崔定是有意入官场做个济世救民之辈,姒琎书则一直秉持大隐隐于世的观念,喜欢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
这点崔定很看不上姒琎书,他一向觉得你学得满腹经纶,不用于天下之民,那你学了又有什么用?甚至还不如田间一老农!
姒琎书却觉得崔定入世心太重,将来怕是不能善终。
姒琎书看崔定露出老顽童似的得意神色,只悠悠道:“洛京繁华更甚于往,你老头子也活到现在,这说明此地有真龙天子罢了。
这并非我推命不准,而是天子有大运,一言就改天下万千黎民之民。你崔老头区区一个人,天子改你之命自然轻而易举。”
“好啊,你姒琎书还会拍马屁了。”
姒琎书笑而不语。
崔定又喝了几口茶,忽而认真道:“你这回来了洛京就不走了吧?我知你性情,这次真打算投效陛下了吗?”
姒琎书只起身往外走了几步,而后叫了一声刀三。
很快,刀三手中捧着一个长盒走了进来。
“崔公,还请代为引见,我想将此物进献于圣皇陛下。”
崔定也不知里面是什么东西,可他知道自己这个老朋友,他不是什么献宝求官之人,更不可能借献宝做什么刺杀之举。
他这么做,必然有他的理由。
崔定只沉默了片刻,立时道:“好,我这就带你进宫去见陛下。”
只出门前,崔定忽而道:“姒公,我非是贪图荣华之人。可陛下确实是百年难出的圣皇,如今天下未定,陛下身系万民,若是出了什么事我真是万死难辞其咎。”
“放心,我不糊涂。”
崔定这才爽朗一笑,立时带了人入宫。
李昀这几天都忙着冀州的事,现在大半个冀州都到了手中,这民生内政的事也不能耽误。
如果冀州不在他手中也就罢了,既然归属于他。虽说不能立时叫冀州之民过上顿顿有饭吃的好日子,可李昀也希望冀州之民少饿死一个也好的。
李昀在奉天殿后面的秘阁办事处忙得脚不沾地,那些秘书抱着一堆堆的资料到处走,这要讨论那要回复,还有各种人事调度上的小问题。
等李昀忙的有点头晕,想给自己来个劳逸结合,就听董海川来回禀说崔定求见。
崔老头好久都不出门了,难得出来,还跑宫中来那肯定有事。
“去旁边那个小隔间,让他直接来。”
董海川应了一声退了出去。
姒琎书跟在崔定身旁进来的时候,他先跟崔定一样跪下就行礼。
“起来起来,老崔,这是你朋友?来来,这边坐,年纪一大把了,我不是早让你别整这一套了嘛。”
崔定走路都需要人搀扶了,可每次见君大礼总是一丝不苟。可这对他来说太吃力了,每次起来后他就面色发白气喘得厉害,李昀都怕他直接没了。
可崔老头一直说礼不可废,相当看重这一点。
可能李翊也是他教的缘故,连带李翊见李昀,虽然还是很亲近,可除了兄弟情谊外也多了几分君臣忌讳。
姒琎书随着崔定一起落座,却在这个过程中悄悄打量了下李昀。
李昀跟他想象得完全不一样。
从容貌上看,此人眉目俊朗,当得一句美男子。不过他到底还年轻,如今才十九的年岁,眉宇间还添了几分少年气。
如此年岁,目光沉沉时也给人一种淡淡压迫感。
可此刻他语言带着几分活泼,冲淡了几分老成的气质,整个人有种阳光又叫人十分亲近他。
很独特的一位皇帝。
他早知道这位明皇少时就展露不凡,不过四五岁就能指挥其父如何安排时施粥事宜,轻重缓急拿捏得当。再大一些,又得骞珪等人相投,可以说他从小到大那叫一个顺风顺水。
因而姒琎书以为这样的少年皇帝,必然是一个傲气、自得的皇帝。
他也能理解,不满二十就得了天下半数之地,甚至还是开国皇帝。如今麾下兵强马壮、文武俱全,他还有仁心兼顾天下百姓。
所以他今天特意让崔定引见,也没打算摆个架子玩君臣三请的戏码,就怕少年皇帝太过傲气直接跟他翻脸。
姒琎书也不觉得少年皇帝有这个脾气是个事,毕竟他都做得这么好了,其他方面就不能太苛刻了。
谁知道见了面,姒琎书马上就觉察出来他错了。
这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