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7
来了不纳粮’。
这些屁的口号喊喊,李氏举旗的话前期裹挟流民应该会比黄巾军更容易一些,甚至凝聚力也更强一些。至少你问他你们这些流民跟着李氏攻城是为了什么,他也能说个对自己有好处的理由出来。
一般来说,只要后期有人能拉住这架疯狂滚动的车轮,在这辆破车上修修补补,说不定也能开到终点。
这是昀哥儿做得最坏的打算,也没跟李复说过他想的这些事儿。但也幸好李复他们也没傻,自己去当这个出头鸟。
“昀哥儿怎么吃饭吃愣住了?”李复看昀哥儿一副想事儿的模样,就忍不住摸了摸他的头笑问道。
昀哥儿赶紧吃饭,边吃边说话,“阿爹那李伯要好久才能回来了。”
西京跟凉州的距离就算是快马加鞭,还得一路太平遇水有桥遇山有路,一来一回都得两个多月,且等着吧。
这交通是真的不行。
“所以李伯把姜光这些人都留下了,他一个人还快一点,另外李伯也怕你没人手用。”
昀哥儿嘿嘿笑了笑。
按照他的开荒想法,到后面都不只是开荒了,他几乎想把陇县按照他的想法重新打造一遍,有的折腾了。
昀哥儿还很开心地跟李复说,他还给这次开荒弄了好几个口号,就叫做先富带动后富,共奔富裕路,另外还有什么想要富先修路,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
李复忍不住笑道:“你这一天天的脑子里在想什么,这些稀奇古怪的词汇怎么给你弄出来的。”
昀哥儿不管。
他是认真的,回头回陇县就让狗子他们出去买一些红布,然后在上面写上这些标语都给他拉起来。
建设氛围整起来!
昀哥儿麻溜吃完早餐就又拉着李复就商量各种建设细节去了,另外也找来了姜光告诉他,之前被马义骗了的那些堎底下乡的青壮年们,要是还活着地告诉他们别乱传谣言,加上吃了两天稠粥也恢复得差不多了,就让他们回家去好了,家里有老有小的毕竟还担心着。
另外就是山谷里面的那些流民也去问问,要是有些想要回乡的,那陇县李大人跟李小公子愿意给他们一些回乡的盘缠跟粮食,是走是留不强求。
这个时代的人宗族观念很强,秉承着一个人离乡贱,物离乡贵的原则,他们虽然从家乡逃荒出来,但要是有可能还是有很多人想要回去的。
姜光听了吩咐以后就去办事,昀哥儿就又拉着李复继续讨论,又是花费了一整头的时间昀哥儿才觉得差不多了。之后再有补充,那就得在实践中看会遇到什么事了。
看着二十几张的白纸叠在那儿,上面一条条的细则,李复自己都想不到这竟然是他写出来的东西。
说实在的,他是个有毅力的书生,为官也比较努力。但陇县比起其他县也就好上一点点,可要是按照昀哥儿的这说法来,李复心里模模糊糊有种感觉,恐怕陇县会大变个模样,而且是好的方向。
只要给陇县两三年的时间,回头把郑左生叫过来看看,恐怕都得吓死他。
一想到那样的场景,李复就有些迫不及待。
还有孟幞,这人一直怼天怼地,到时候让他无话可说。一想到孟幞跟郑左生的震惊脸,李复已经有种从脚麻到头的爽感出来了。
一夜好眠。
又在堎底下乡这儿待了一天的昀哥儿神清气爽,吃过早饭就兴致勃勃地干起了正事。
李复还昨天还提前让乐单去了陇县一趟,把县尉还有县丞都带了过来,顺便也跟辛娘她们去报个平安,说他们过几天回来。
昨天跟乐单一起去的还有吕头等人,他们也在堎底下乡这儿耽搁两天了,再不回去卫瓘那个小老头子也要着急了。
因此一大早,昀哥儿出了赵家这儿,门口就看到了县尉这些人,一起来的还有卫瓘带着的三个人。
看到昀哥儿,卫瓘这个老头就笑得一脸褶子,再看到李复就立马膝盖一软要磕头。倒是那个书生面色一红,要跪不跪觉得有点丢脸。这跟他第一次混在流民堆里去拿粥一样,当时还用手遮脸觉得难堪。
最后这书生被卫瓘扯了一把,膝盖一软就跪下了。
“起来了,不是在大堂上就不用如此了。”李复笑道。
卫瓘连连道谢。
随后李复看向昀哥儿笑道:“昀哥儿是自己走几步还是抱你过去?”
这点昀哥儿也很无奈,他确实能走了,可冬季衣服太厚压着他了,加上乡下路难走。大人正常走路他的小跑才能跟上,还得注意不要摔了。
李复明知道昀哥儿走着不方便还故意问他,就是逗逗昀哥儿。这两天昀哥儿关于建设新农村的事说得一本正经,有时候还跟他据理力争,李复都说不过他。
小小年纪就敢反驳老父亲,正事说不过,李复就在小事上故意惹惹他。
这大概也是养小孩的乐趣之一。
看昀哥儿张开双手,李复抱起他还故意哎呦了一声,“昀哥儿是真瓷实,又胖了不少估计。”
昀哥儿斜着眼看李复,自从得到湛卢剑后,他阿爹就跟放下了心头一件大事似的,平时都没那么严肃了。
用昀哥儿的话说就是李复把压力转移了,自己包袱早扛不动了,现在觉得儿子行,也不管他还是个两岁的崽崽,上来就把造反这么有‘前景’的事儿挪到了他身上。
命苦。
堎底下乡村口处,三老跟县秩早在等着了。
值得一说,三老并不是说是三个人,它的由来是这个人要具备正直、刚克、柔克这三种德行的人,才能让乡里的人认同他,然后做这个乡官。他主要的职责就是给乡里调解一些纠纷,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要负责税收这一块。
堎底下乡的三老是个七十岁的老人,人说七十古来稀,他也已经是个老祥瑞了。
不止三老来了,昀哥儿起床吃饭的时候,三老跟县轶就负责整个堎底下乡通知让所有人去村口的位置,说是县长大人有话要讲。
没别的事,主要就是给他们分田跟接纳部分流民并入堎底下乡的事儿。
堎底下乡这儿最大的地主是赵家这些人,其他还有一些乡民也只保留了部分田地。
昀哥儿这几天也打听了,赵家是不做人,堎底下乡的上等田几乎都被他们以各种强买强卖、放高利贷之后强行收田等方式给收到了自己名下,但他们确实也保证了堎底下乡的佃农最低限度地活着。
昀哥儿的理解就是梁国的底层社会已经糟糕透了,只要稍微有人做一点点事,竟然还能显出一点好来。
比如赵家。
他确实坑蒙拐骗了大部分的良田,但这样一来,这些佃户名下没有田,除开一些人税跟物税外,他们不用再交粮税。
赵家作为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