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7
能耐大得很。”
皇帝到底是怎么选的儿媳妇。
崔夫人又简单与崔辛夷叮嘱了几句,便起身道别,转身随着府邸中管事的指引走向正堂。
独留下房间内崔辛夷和棋七两人。
“你,叫什么名字?”崔辛夷看着房一个活生生的青年男子,格外不适应,试图温和地开口。
“属下没有名字,代号棋七,棋子的棋,排行第七。”青年跪在地上,头也不抬地说。
“我为你安排住处吧。”崔辛夷考虑起来。
“不必。”棋七淡漠地开口,“属下自行处理,您当属下不存在即可。”
崔辛夷彻底陷入了沉默。
她扶着额头,怔怔地看着棋七,再一次清晰地意识到母亲、亦或是崔家的意思。
她不傻,她若真的生下了孩子就是谋逆,且眼前这个人必然会死。
可崔辛夷听崔家的话听了这么多年,唯独不喜草芥人命。
……
正堂中。
“东西是干净的。”
张嬷嬷将手中已经再三检查,又重新清洗过的荷包放到林元瑾手中。
“辛苦嬷嬷了。”林元瑾笑着接过,歉意地望着张嬷嬷,“近日多是麻烦您了。”
“哪里的话。”张嬷嬷叹了口气,慈爱地看着林元瑾,“老奴年岁大了,又无子无女,如今能跟在殿下身边,也是老奴的福分。”
张嬷嬷也实在想不到,除了林元瑾还能有谁在明知她是皇帝派来监视的人的情况下,依然将她待作自小长大的奶嬷嬷般亲熟,毫不设防。
林元瑾善待旁人,一件一件张嬷嬷都看在眼里。
所以当别人试图伤害林元瑾的时候,张嬷嬷就格外感同身受般,恨不能百般奉还。
“林家旁系的庶子都在这里了,老奴替您挑出了其中年少听话的孩子。”张嬷嬷从袖中取出一个册子,放到林元瑾的手边。
“好,我晚间问问太子殿下。”林元瑾点头,“您去休息吧,我身边有桑荷守着便好。”
“您千万注意着身子,莫要殿下痊愈,您倒累倒了。”张嬷嬷嘱咐完才转身离开。
桑荷守在门口,见到张嬷嬷离去时给了她一个警醒的眼神,连忙躬了躬身。
门口很快又匆匆走来一个人。
“属下陈骥参见太子妃。”陈骥熟稔地行礼,听到“进来”的话当即快步进去。
等他刚准备跪到林元瑾面前,回禀他在外查探打听来的风声,目光却突然凝滞在了林元瑾桌子上的荷包上。
那荷包色泽清淡,上面双面绣的莲花却栩栩如生。
林元瑾眸光一停,迅速注意到了陈骥眼神的变化,手指托起桌上那枚荷包,问道:“怎么了,你见过它?”
“这。”陈骥犹豫了下,跪在地上,开口,“属下不确定,只是属下认识的人中有人绣过类似的纹样。”
“说说。”林元瑾“嗯”了声,轻声说。
陈骥听太子妃声音不像是怪罪之意,只是好奇,这才开口:“是属下幼时熟识的邻居家的女儿,姓宋,与家兄姑且称得上是青梅竹马。”
“只是后来因家中变故分道扬镳,但听家兄说两人还偶有联系,我觉得眼熟也是因家兄手里有个类似的荷包。”
只是如今也天人两隔了。
林元瑾盯着手中的荷包,里面包着一枚宋姑姑求来的长生符:“你兄长荷包上纹的什么?”
“好像是松竹?”陈骥迟钝地回忆起来。
家中变故,分道扬镳。
张嬷嬷说宋姑姑自进了宫就是孤家寡人,无父无母。
崔夷玉说宋姑姑知晓太多,皇后不可能允她出宫。
而陈骥的兄长前些日刚死于皇后之令。
“听闻宋姑娘如今在宫中侍奉贵人,殿下可是见过她?”陈骥问。
“见过。”林元瑾垂下眼,意有所指地说,“也算是缘分。”
难怪。
原来宋姑姑亲眼看着皇后下了除掉太子府侍卫的命令啊。
突然,外面多了些动静。
桑荷看着远处快步的身影,回头朝向堂内:“殿下,崔家夫人来了。”
林元瑾一怔,没想到崔夫人不和崔辛夷多说些话,反倒急匆匆地来寻她,眼里多了些思索。
她看了看陈骥,示意他从后面先避开,转手将桌案边的荷包收到袖子中,就看到崔夫人步履翩翩地走进来行了个礼。
“臣妇参见太子妃。”
第74章 怀疑
“免礼。”
林元瑾笑着说道,抬手请崔夫人坐到椅子上,再吩咐桑荷去准备茶点,“贵客驾临,有失远迎。”
“与夫人虽非初见,但却是第一回说上话。”
她秉持敌不动我不动的想法,毫不介意多寒暄一下。
林元瑾并不清楚崔家在想些什么,但她确实有些想从崔夫人口中问的话。
崔夫人与皇后基本是同辈人,她知道的必然比崔辛夷要多,但麻烦的是林元瑾并不擅长和这些人精交流。
“臣妇毕竟为人母,辛夷这孩子从小便乖巧,眼见着她入了太子府,就生怕不留神被旁人欺负了去。”崔夫人眸光一闪,脸上挂上慈爱的笑容,“太子虽病重,但听那孩子说太子妃殿下善待于她,臣妇这心里的石头也落下了些。”
林元瑾听崔夫人说话,回忆了下。
自从太子在府中角落豢养娈童之后,崔辛夷好像就一直安生地待在房中,只偶尔会派人给她送些茶点。
林元瑾还以为崔辛夷在府中受了苛责,以这种方式来寻她,特意查问了后才知她不过是在院中捣鼓些吃食,聊以慰藉。
不过林元瑾也知道,崔夫人真正想说的不是崔辛夷。
“前些日子太子殿下重伤未愈,体虚乏力,以致阴晴不定,许是吓到了她。”林元瑾拿起茶杯,“不过近日殿下染上了风寒,一直卧病在床,不宜见人。”
虽然崔夷玉是真的病了,但也没外界添油加醋后那般严重,好像是不治之症一样。
“夫人若是来寻太子殿下,只怕要无功而返。”
“臣妇虽想一见太子尊颜,可臣妇毕竟不是大夫,只会动些嘴皮子功夫。”崔夫人无奈地笑了笑,注视着林元瑾,“臣妇眼下正是来寻您的。”
说罢,崔夫人扫了一眼旁边的人。
林元瑾无声地叹了口气,抬了抬手示意他们下去,将门也带着关上了。
今日有正事要处理,出房前她就将蒜苗托付给了崔夷玉代为照顾,以免叽叽喳喳闹得脑仁疼。
门一关。
崔夫人脸上原本慈爱的笑就透出了些强势:“太子妃殿下,臣妇知您是个聪明人,今日臣妇来寻您,既是为了辛夷,也是为了崔氏的安稳。”
林元瑾看着崔夫人,倒是想到了母女之间一方强势另一方往往就弱势,崔辛夷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