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4


水寒。

穿好装备,陶大郎跟陶三郎下了水。

渔网展开,一人站在鱼塘一头。

两人一边拉着渔网走,一边脚下搅动水向着一个方向赶鱼。

两人配合着缓慢从一头走到另一头,将鱼包裹在渔网中。渐渐的,平静的水面响起哗啦的鱼儿翻腾声。

岸上,陶兴隆已经将木桶装好了水。

这时候,陶青书跟陶青书也醒了。

陶青鱼抬头看了一眼天,此时月亮还在,群星散落遍空。阳气初生,天将亮未亮。

换做上辈子,这般美景属实要在空气极好的地方才能见到。如今倒成了他眼中的日常。

“爹,鱼多不?”陶青鱼蹲在岸边,看着水里陶兴永跟陶兴旺将渔网归拢。

“还有个百来条。”

陶青鱼点头:“够卖了。”

陶二叔道:“抓鱼吧。”

辰星闪烁,养鱼人披星戴月忙得直不起腰。两个大木桶装满,网里就没什么鱼了。

剩下的小鱼苗扔回去,还能再养养。

泡在水里的两人爬上岸,皮子做的下水裤里也已经灌了不少水。

此时天已经破晓,鱼都挤在一起容易死,等不得。

陶大郎匆匆回去换了衣服,喝了两碗稀粥下饼子,身子暖了,就赶紧跟着哥儿上县里。

这次鱼多,木板车不好推。

力气大的陶三叔也跟上,路上能换着省省力。

到县里,天大亮。

东西还没卸下,马上来了客人。

今日大集,客人来来去去,鱼也卖得快。陶青鱼负责招呼客人,选鱼、称鱼,陶大郎跟陶三叔就负责杀鱼。

从开摊到大集散去,木桶里的鱼还剩十几条。

“小鱼老板。”

听这称呼就知道是方夫子。

换做以前就罢了,但之前那事儿让家里人误会了,陶青鱼看着方问黎还真有点不知怎么面对。

陶大郎跟陶三叔一个体格,也是一个性子。沉默寡言。

两人只一双眼睛在哥儿跟人家夫子身上来来回回,愣是忘了招呼客人。

陶三叔想:多好的对象,哥儿眼光确实不错。

陶大郎则眼光挑剔:冷了点。长得太好看,也不知道容不容易被勾走。

陶青鱼等了半天,两个爹愣是不接过招呼客人这事儿。

他只能僵着脸笑了笑。

“方夫子来多大的鱼?”

“最大的。可还有冬笋?”方问黎轻易看出三人眼神里的意思,面上还是一派正常买鱼的样子。

“冬笋!”陶青鱼一拍脑门,“忘卖了。”

方问黎手一动,又默默收回。

如何能打自己。

陶大郎跟陶三叔观察到他对哥儿的紧张,心中明白得不能再明白。

看来是真的对哥儿有意思。

刚想到这块儿,就见方问黎转过头来,冲着他俩微微点头。

“陶叔。陶三叔。”

陶大郎一愣。

后知后觉地慢慢“嗯”了声。

他看向自个儿弟弟。

这是明示了吧。

陶三叔头稍点。

多半是。

他们都看得出来,独独哥儿好像没看出来。

打了招呼,方问黎在陶青鱼不解的目光中,浅笑道:“正好许久没吃冬笋,有多少,我都买了。”

陶青鱼眼中瞬间没了疑惑。

他笑着将木桶后面的背篓拉出来。

“一半呢。”

“五文一斤。”

方问黎温声:“好。”

陶大郎看得心里不爽,微微撇过头去眼不见为净。

明明都做好准备哥儿要晚嫁了,谁知道突然蹦出个方夫子。

陶家三叔倒是看得仔细。

家里头一个哥儿看人,可要仔细。正好也可以回家跟其他人说说。

陶青鱼倒没想这些,急吼吼将笋子一称。

“二十一斤,算你二十斤。”

“好。”方问黎看向哥儿落在额前的碎发,轻轻道,“还有鱼。”

“马上。”

捞起最大的一条,称完重将鱼递给自己爹。

自己爹却不接,还是三叔拿过去利索地干活儿。

陶青鱼顾着收钱,也没多想。他笑道:“冬笋一百文,鱼十文一斤,鱼重,有八斤。一共一百八十文。”

他这财迷样很招人。

古灵精怪的,看着心情都好。

方问黎掏钱,哥儿双手捧着来接。随后笑嘻嘻地转过身去塞入钱袋子。

陶三叔吭哧吭哧处理鱼。

陶大郎却直勾勾地看着方问黎。

趁哥儿看不见,方问黎眼中含笑,淡然回视。顺带轻轻拱了拱身。

陶三叔余光瞥见,眼珠一转。问:“鱼泡要不?”

“要。”

陶三叔点点头。

看起来花钱大手大脚,但也是个勤俭持家的。

“家中人不多的话,这鱼吃不完要倒。”

“家中只有侍从与我,但他胃口大,能吃完。”

还有侍从,日子挺好。

人口也简单,哥儿过去不用遭罪。

“郎君看着年纪不小,该有孩子了。”

“二十又二。此前忙于读书,后来又想着立业再娶亲。所以还未成家,也无子嗣。”

陶青鱼看着他三叔。

他三叔比他爹话还少,怎么今日话这么多?

他又看向方问黎。

难不成这人有什么让人开口说话的魔力?

方问黎冲他一笑:“我没有装竹笋的东西,可否容我回去取?”

陶青鱼断了思绪,随意摆手:“用不着,我给你送过去就行。”

在陶青鱼心里,对待大客要有对待大客的态度。

陶大郎站起来:“我去。”

“行。”

另一边,陶三叔将鱼杀好了,分两个芭蕉叶包上。直接放笋子上。

陶大郎一背,看向方问黎。

方问黎点点头:“麻烦陶叔。”

他往前领路,陶大郎走在他身后。

人夫子走了,陶三叔看陶青鱼脸上没半点变化。反倒是几步过来坐上刚刚他爹坐过的小马扎。凑近自己问:

“三叔,你打听人家那些事儿做什么?我可说好的,我跟他不熟。”

陶兴旺:“我知道。”

然后就没了。

*

进福巷。

陶大郎放下东西拿上背篓要走,方问黎道:“陶叔留步。”

陶大郎脚步一停,板着脸转身看他。

方问黎规规矩矩行了个大礼:“刚刚冒昧,还请陶叔见谅。”

陶大郎憋出一句:“谢谢你照顾我家生意。”

“我是为了见小鱼老板。”

一句话,直接挑破了陶大郎的不懂装懂。

陶大郎不是个嘴皮子利索的人,但他护崽。“这事,看哥儿的意思。”

知他不阻拦就已经是好事。

但既然挑明了,方问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