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4




多去娘娘那里联络感情,自然就好了。

她的所思所想很简单,这是个并没有太多心眼的女子,她不懂四爷和德妃之间那微妙的关系,只是福晋听了脸色有些不好。

这意思是在说她做的不到位了。

她进宫在娘娘面前俯小做低的还少吗?

这样的话听了几回后,其他格格安心了不少,这样的品性不是四爷喜欢的,现在连福晋都得罪了,就算她有个好姓氏,也不是她们的大敌。

乌雅氏的目光很“长远”,一个犯了错的李格格根本不放在心上,李格格说了什么,也不会在意。

贾家那边为了贾母的寿辰,广宴宾客,遍发请帖,邀请了诸多亲朋故旧。

不管之前是什么原因,现在就只是为了贾母的高寿庆贺。

这回贾家可是闹了不少笑话,全靠贾母,才弹压下去。

没多久就是珞玉龙凤胎的满月宴了,这一次四阿哥送了不少请帖,这回要是还太低调的话就过了,这本就是一件大喜事,应当庆贺的大喜事。

皇上虽然没有亲自出宫,也让人送了一对平安锁过来。

有他的例子在前,有地位的娘娘也纷纷出血。

除了宫里的以外,其他人给的礼物也很丰厚。

珞玉过后看了一下礼单,两孩子一下子就成富人了。

她特别注意到了贾家送的礼物,这是赔礼道歉的,之前送不进来,现在折算成给孩子的了。

不知道德妃会怎么做,等孩子再大一些,她是要带着两个孩子进宫的。

她进宫过,跟十四福晋她们一起在德妃的宫殿里共处过,只能说,如果不是事先知道是亲母子,不知情的可能会认为四爷是抱养的。

客气有余,亲近不足。

老太太参加了四阿哥府的满月宴之后就继续烧香拜佛,她在等孙子的好消息,为此她还特意行善积德。

她去庙里面点灯,给周围贫苦人家施粥,还买了一些老旧的棉衣分发,给慈善堂捐银子,甚至她还做了另外一件好事儿。

宁国府那一桩丑闻不是假的,在事发之前,老太太提前写了一封信给在道观里修道的上一任家主贾敬。

要说起来,老太太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贾敬是贾家少有的有读书天分的人,高中了进士,结果因为他的出身,被一帮读书人排挤,他受不了,转身进了道门,把家主的职位、爵位都传给了儿子贾珍。

贾珍会变成现在这个一事无成的样子,他这个父亲有推卸不了的责任。

而老太太做的好事就是给他写了一封信,告知了他儿子起的龌龊心思,贾敬跟他儿子相比,他还要脸。

而且他虽然把家主传给了贾珍,但贾家人他们的教育是一脉相承的,儿子怕老子是出了名的。

给贾珍一顿揍,严加管束,或许就能挽救秦可卿的命。

贾家的政治倾向她管不了,也不会管,但秦可卿这个女子却是无辜的。

现在事情还没发生,贾敬要是插手了,事情的走向应该也会发生改变。

她做了这么多的好事,就希望孙子能够得到一个好名次。

孙女那边有了个圆满的结果,现在就等孙子的了。

秋闱这时候已经考完了,但是结果出来还要晚一些,等送过来又要一段时间。

她是数着日子过的。

而在道观清修的贾敬收到了林家老太太的信,他十分不解,林家?荣国府结亲的那个林家,怎么会写信给他?

他早已不管世俗的事了。

不耐的打开,看到了信里的内容,贾敬的脸一下子涨的通红。

这是羞红的。

很快转变成了愤怒:“来人,把那个孽子给我叫来!”

很快他又改变了主意:“打道回府!”

他要回去亲眼看看,那孽子果真不讲伦理,看上了自己儿媳妇?!

第104章 中举

贾家那边爆发了一场大战,外人也不知道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只知道上一任贾家的族长回来把当代族长给打了一顿,打的很狠,直接打断了一条腿。

之后贾蓉和他媳妇秦可卿就要准备启程去金陵了,要去祖宅那边巡视族务。

分开确实是一条方法,但这还有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想必偷卖族中祭田的人要慌了。

老太太知道之后就甩开手不管了。

她也不关心自己会不会被记恨,只要贾敬还有一点廉耻心,他就不敢把这事说出来,要是识大体的还应该感谢她才对,等事情真的闹出来了,别想贾家可以把这事瞒下去,就他们那些下人的嘴巴,能传的人尽皆知。

也就是那些主子可以盖住自己的耳朵,当做不知道了。

其实这也有个问题,如果贾珍的心思一直没有放下,等以后贾敬去世了,就没人压在他头上管他了,还是得要贾蓉立起来。

丢开手之后,老太太数着日子。

这个时候应该已经考完了吧?

结果公布了吧?

送信的人走到哪儿了?

应该快到京城了,来人,去城门口看看有没有咱们家的人来送信。

在老太太望眼欲穿中,从南方来报信的人来了。

每一次考试主考官的不一样,结果也会出现很大的不同,因为每个主考官都有自己的偏好。

比如这个主考官,他喜欢词藻华丽的,那个主考官,他喜欢稳重踏实的,另外一个主考官他又喜欢有自己独特想法的……

这些都是很主观的,轻易不能分出一个先后高低。

在决定排名的时候,除了主考官的喜好,考生的字迹、卷面的平整,以及考生的出身还有关系。

前两个好理解,后面那个出身则事关考官的声誉。

有些考官很忌讳录取到了高官的子孙后辈,只要是有同等水平的,能不放在第一就不放在第一,因为公布出去了很容易让人想到了官员勾连,谄媚上级之类的情况。

对一些励志做一个清官的人来说,是很忌讳的。

这一次琛玉考了第二名,他上面那一位已经四十出头,写的文章舌灿莲花,又言之有物,他做第一,不出奇。

消息传来,早就准备好的鞭炮就放了出去。

举人,第二名。

他才十七岁,很年轻。

老太太欢喜的去给列祖列宗汇报这个好消息去了,云舒瑶松了一口气,距离儿子考中进士捧上铁饭碗又进了一步。

林黛玉知道了,也抿着嘴在一旁笑了。

家中不管嫡庶,相处和睦,她自然也是盼着兄长好的。

林如海在衙门被恭喜了一整天,周围恭喜他的人,有的是随大流贺喜,有的则是真心羡慕。

林家儿女数量不多,倒是个个都把日子过得不错。

女儿嫁得如意郎君,儿子现在也考中了举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