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1


太皇太后确实是年纪大了, 身体大不如前, 更何况前几年从蒙古回来以后,太皇太后那股子精气神也弱了许多了。

这人啊,越老越固执,生病的老人更是固执己见, 脾气也不算好,连康熙都被太皇太后的几句带刺的话气到过。

太皇太后表现的脾气越差,玉瑶就表现的更孝顺, 耐心更耐心,温柔的笑意永远挂在嘴角。

太皇太后跟皇上说的那些什么期望看到他子嗣昌盛之类的话确实不假, 但是里面多少也有些私心。

太皇太后往皇上那里推的妃嫔那么多,不就是想让玉瑶这个皇后看起来没那么重要吗。

老太太心里不平呢,为自己一生那些不算幸福过往愤愤不平, 为玉瑶能什么都有而看不过眼。

若是前几年太皇太后精神头好的很, 又对科尔沁惦记的很, 那么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有如今的偏执。

因为有权力可以去争夺, 有心心念念的东西在远方。

可是如今没了那股子争夺精神的太皇太后更多的就是想过去。

想想那些值得回忆的人。

她能想到的每一段带着微笑的回忆后面都跟着刀子不停在刺她的心。

她敬爱的阿玛将她嫁给自己的姑父给姑姑生孩子。

她敬仰的丈夫从未有一刻喜欢过她,尊敬的是哲,她的姑姑,爱的是海兰珠,她的姐姐。

她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她的儿子,那么的厌恶她,厌恶到废了皇后跟她抗争。

然后她失去了她的儿子。

人最不能接受的不是自己的悲惨而是别人的幸福。

凭什么玉瑶就能过的那么幸福呢?

她有疼爱她的父母,到现在为止,郭尔罗斯家每年还会往坤宁宫中送银子和各色玩物。

她的几个哥哥都惦记着她,两个在南方任职的哥哥每年都会给她送新鲜东西。

在京城的两个哥哥也都是人中龙凤,同辈里数一数二的人物。

太皇太后可是知道,那个富敦每年往坤宁宫送了不少钱财,甚至比郭尔罗斯府送的那些还要多的多。

她自然不知道那些是康熙自己手里的琉璃生意中抽出的几分利润给玉瑶,若是知道了,恐怕太皇太后能当场大爆发。

不过如今康熙做过的那些事情已经叫太皇太后十分不喜欢玉瑶了。

已经不再顾及面子掩饰的太皇太后对皇后的冷淡是摆在明面上的。

但是可惜,如今除了后宫的妃嫔还要仰人鼻息的看太皇太后的脸色。

在宗室,在朝堂上,皇后的威望已经全面显现了。

宗室了里背景强硬的几位老福晋还曾经暗戳戳说了几句嘴。

什么,太皇太后年纪大了,老糊涂,或者太皇太后那么大岁数还不安分,果然是老而不死是为贼。

比这更难听的还有的是呢,虽然不曾在外人口中传播。

但以太皇太后的手段不难发现宗室和朝堂对她的追捧减少。

太皇太后都多大岁数了,就算巴结上了,太皇太后还能庇护多久啊。

还不如像皇后靠拢呢,起码皇后办事牢靠啊.

且按照常规想法来算,等个二十年,太子登基了,因为额娘早就死了,现在的皇后可是明正言顺的圣母皇太后啊。

作为宗室的福晋或者宗女,乃至朝堂上八旗的福晋们和汉人臣的夫人,少说以后三十年都得继续跟这位皇后打交道呢.

这些夫人们的神经敏感程度可丝毫不比朝堂上一些大臣差。

见风使舵也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在身体逐渐老化,能够清晰感受到自己虚弱的太皇太后在发现了所有人态度的变化时自然更加的不顺心。

玉瑶不想跟太皇太后碰什么,顶多被刺几句,太皇太后也不可能跟她说太难听的话,更不可能跟她动手,不过几句话而已还能忍。

更重要的是,太皇太后真的年纪大了,年纪大到玉瑶能看见不远的将来那副场景。

现在太皇太后的所作所为让皇上耐心去顺从,心里肯定有不舒服,更有对她的亏欠感。

而如果她选择反击,不论手段是什么,那么在太皇太后去世之后,太皇太后的形象在康熙心中就被美化了。

他又会想起太皇太后的好来。

那么曾经不够孝顺的皇后在这个时候肯定会被在心里埋怨,长久下去才是问题。

思考间,步辇行至慈宁宫门口。

宫墙边上正在修缮墙面的奴才赶紧跪地低头,步撵高高在上从人群的头顶快速划过。

“奴才参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慈宁宫伺候的奴才恭敬有礼的给皇后请安,他们比外面的人更清楚太皇太后的身体情况,自然更早为自己打算。

玉瑶声音柔和,“都起来吧。”

然后来不及整理自己便开口问太皇太后的情况,太医的诊断,太皇太后用药与否。

进了慈宁宫,金珠伺候玉瑶脱了外面的大氅。

她里面只穿了一件浅紫色的半新宫装,衣领处有白色的皮毛点缀,有几分温暖却华贵不足,金银丝都未曾在滚边处纳上。

没有用更加华贵大方的钿子,只是用了几枚白玉簪子和绒花装饰,素净又大方。

白皙的耳垂上也只是戴了三对东珠,莹润生辉,让不施粉黛的秀丽面容上多了几分温雅从容。

这副装扮再合适不过,既不会太过高调华贵,让人怀疑她的孝心。

也不会太过素净,叫太皇太后想起自己的身体情况心里不舒服。

刚刚好是这样急匆匆赶来,温婉大方的样子,最是合适。

玉瑶嘴角保持好轻抿弧度,烤了火了冷气之后便进去里屋侍疾。

所谓侍疾还要看怎么侍奉。

比如曾经的那位鼎鼎有名的董鄂妃可就是在给太皇太后侍疾之后累的身体虚弱,之后一命呜呼的。

玉瑶自然会在这里万分小心。

董鄂妃生子之后,月子还没出,太皇太后便重病在床。

她为了表达自己的孝顺亲身侍奉太皇太后,顾不得自己还没出月子的身体就去亲历亲为。

结果太皇太后病好了,那位却一命呜呼了。

别说什么太皇太后真的需要人照顾,那么多奴才难不成是死的啊。

更何况当初的皇后也就是现在的太后半点要去照顾的意思都没有,连看都没怎么去,气的先帝要再次废后。

如果当初太皇太后是真的病的起不了身,那么在她最无力的时候来照顾她导致了自身死亡的董鄂妃在太皇太后这里评价应该非常好才对,至少不是一副厌恶提起的模样。

而在那个时候没有半点担心的太后应该被冷落才是,毕竟人怎么会喜欢一个不在意自己生死的人呢。

看看现在的情况吧,就明白,太皇太后当初的病一定有许多猫腻。

往里间的走玉瑶穿过隔间,想起了康熙的话,多了一丝安慰,眸中一闪而过的是满意。

当初董鄂妃死的时候,康熙可是已经记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