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7
啊!
科举这个问题,你看我们之前讨论了一两个月,有讨论出个子丑寅卯来吗!
老皇帝不管,他只是拍拍手,让人烧上一炷香。
不用说,就是给这些小神童一炷香的思考时间。
——当然,你如果提前想出来了,直接抢答也可以。
一炷香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没有一个神童提前说话。事关前途,他们都在抓紧时间整理自己的思路。
香燃尽。
神童试第五名,新任工部尚书儿子,邴琰率先走出来,板板正正地行了一礼:“陛下,臣有想法了。”
他没紧张,他爹倒是先紧张起来了,整个人绷得死死的。
他旁边的刑部尚书低声说:“平常心。”
邴晖很自责:“要是我平时多和琰儿聊聊朝政就好了,现在他说不定可以更有底气一些。”
——平常心,不存在的。
刑部尚书想了想,说:“没事,从你儿子自己能去办转学,自学律法还能自己找到恶棍来试验看,他可能早就关注朝政了,他比你会做准备。”
邴晖:“……”
好了,现在不用平常心了,改扎心了。
*
邴琰确实做足了准备:“臣于太学及国子监上学,曾见学子有优劣之分。优者可自学成才,劣者只能照本宣科,历来优者少而劣者多。然而人所学四书五经,无法让其在做官时照本宣科,臣认为,只要能多添几‘本’,哪怕士人思想僵化,也有路径可循。”
说着,他又举例,比如《孙子兵法》,不是所有人看了《孙子兵法》就能学会打仗,但是,看了《纪效新书》的,至少能打呆仗。
因为《纪效新书》里详细教导了读书的人怎么选士兵,怎么编成行伍,阵法横多少人竖多少人,和敌人接战时的注意事项有什么,管理野营时应该遵循什么教令……
“如果六部部门事务,地方官事务,能有这么一本书,前期便可让他们更快地度过生涩期,更好的上手事务。”
很多事情,练着练着,就熟能生巧地练会了。到时候便不需要书了。
许烟杪发出感慨:【新出厂的脑袋瓜儿就是灵光。】
老皇帝也点了点头:“这个办法可行,却很呆。”
邴琰仰头,认真道:“打仗也最怕对手安安分分安营扎寨打呆仗。”
邴尚书为儿子捏了一把冷汗,老皇帝听完却是哈哈一笑:“不错!任何兵法都是用险,用险就容易被速破,只有打呆仗,才很难让对手觅见破绽。好,你过了。”
邴琰听了这话,眼神一亮,退到旁边时,鬼使神差侧头看了一眼颜令徽小郡主,投去一个自得的眼神。
颜令徽和他对视之后,身体里的血液都好像岩浆那样沸腾。便也迅速出列,抛出自己的想法:“陛下!臣请科举重考君子六艺的数科!”
“臣来京时,曾经听到一句话——”
其实是从许烟杪那里流传出去的。
“人被逼急了什么都会,但数学不会就是不会!”
颜令徽大声说:“策论可以有程文,但数学没有,数学题目一变,对于有些脑子呆板的人,便搞不清楚该怎么算了。科举考数学,便能过滤掉那些思想僵硬的人!”
作者有话说:
关于神童试直接授官,参考: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三字经》
【说实话,神童真的很多,七岁六岁还算能接受的,还有个三岁的,蔡伯俙,也是直接授官,“七闽山水多才俊,三岁奇童出盛时。”这首诗就是说他的。】
*
还有个朱虎臣,饶州人,十岁就能排兵布阵,赵构给他赐了个武职,“承信郎”。
*
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凡九家
——《前汉书》
*
人被逼急了什么都会,但数学不会就是不会
——网络梗
*
第211章 欢迎数学加入科举大家庭
这话,颜令徽并不是随便说说。
她有认真思考过为什么君子六艺,只恢复“数”这一科,而不是全盘照搬。
——这次离家出走,三千里路,她看到了很多东西,是以前在公主府里看不到的。
百姓很贫穷,士绅很富裕。而贫穷的百姓,光是供家里人读书就已经耗费全部家产与心力了,他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马、买车、学音乐、学射箭……
一旦六艺全上,百姓的孩子就彻底没有机会争过士绅富豪的孩子了。
*
话说完了,但现场也陷入了诡异的沉默之中。
驸马颜淳听到女儿这么说,哪儿还能站得住啊,就想要走出来为她解围。
‘傻闺女!满朝公卿不是傻子,你猜为什么一两个月了,没人站出来让陛下改革科举,使科举重开数科。’
太子哪能看姊夫踩雷——主要是,对方才刚因为给他爹贩卖焦虑的事情,上了他爹的小本本,现在再出去,那不是直接撞他爹火铳口上吗!
立刻先一步站出来,往亲爹身边凑:“陛下!臣觉得这小孩儿说的方法可行。而且臣还觉得,多开一科数科,并不会妨碍寻常学子去学习四书五经。”
颜令徽愣了愣神。
她的确是天资聪颖的,但年纪太小了,人情世故方面难以补足,此刻只能隐约感觉太子话里有话,似乎在帮她扫尾,却始终想不通自己的提议失策在哪里。
不过没关系。
颜令徽面上坦荡荡。
她有爹!她可以回去问她爹!
女驸马颜淳却是收回脚步,垂着眼,遮掩了瞳孔中的感激。
女儿还小,不懂,但她却是懂了是怎么回事。
——科举不再考君子六艺,其实是许多朝代皇帝默许的发展。
皇帝从来就不怕民间书院多,或者说,他们其实是天底下最希望百姓全都能念书识字的人。因为他们有一套完整的洗脑步骤,全藏在经史典籍里。
书念的越多,就越容易被灌输忠君爱国思想。
反而是读书少或者完全不读书的人,遇到不公,遇到欺压,遇到昏君奸臣,才会高呼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而大多数读书人会觉得“皇帝是好的,全怪奸臣蒙蔽,把奸臣除了这个国家就能蒸蒸日上”。
皇帝巴不得百姓多读书。
但前提是,只读书,而不是还有空学什么君子六艺。人的一天就十二个时辰,刨除日常生活,余下的念书时间本来就不多,还要再分一部分去学习君子六艺,洗脑功效大减,绝对不行!
——这才是皇帝眼中的愚民之策。
而颜令徽提出科举重开数科,完全是在老虎屁股上拔毛。
好在,太子这头壮年老虎对此表示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