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9


是废铁。”

万寿公主:“臣认为,倘若将税收变成以银为主,使朝野皆用银,租、役、贡皆征银,国库中的三千万两白银就能动起来。”

便有官员出来,责问:“白银存放在银库中又不会跑,如何需要动起来?反倒是税收以银为主,百姓需要先将米麦兑换成白银,再把白银缴纳给官府,这其中门道便能增多,以往多少百姓是因此倾家荡产,不知公主是何居心!”

万寿公主平静地说:“以银为税物,比实物为税物更便于百姓运送。何况,我并未说田赋全部以银缴纳,百姓依旧可以按照需求与需要,缴纳粮食、生丝、原棉以及织物。”

万寿公主对着老皇帝再次拱拱手,决定用一个很直观的数字来表达为什么粮税变成银税,能够方便运输,减少徭役——因为运送税收,那也是要征百姓来运送的。

“此次江南漕粮四百万石,若折成白银,只需运送百万两白银即可。”

作者有话说:

结尾参考明朝正统年间“金花银”事件。



顺便,只要去看明清的税收单子,就会发现,明清以银纳税,但是同样也有粮食、生丝、原棉、织物这些税收记录,这就证明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所以我文里,公主对此的用词是“以银为主”,而不是“只以银纳税”。



本章所有和白银税收有关内容,全是参考了明清税收的情况。

并且由于大夏有足够的银矿(主要是打下了倭国),反而比历史上更容易发展银本位。历史上由于大量白银是来自国外,华夏本土银矿不足,导致脖子被卡,一旦跟国外的白银贸易有问题,华夏就会银荒,然后就经济萧条。

(也就是,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白银来源是海上贸易,明清政府失去了对货币供给量的控制权。从而导致在对西方的经济贸易关系中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

(再直白一点,那段时间里,明清经济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全来源于西方卡不卡我们的白银)



第176章 陛下,你也不想偷偷削武官底薪的事情,被发现吧?

数字是最直观的东西,四百万石粮食和百万两白银这个差别一出来,大部分官员面上表情都变得若有所思。就连出来反驳万寿公主的那个官员,也陷入了沉思之中。

万寿公主更进一步拿出自己的数据:“过往税收,是由官府指定粮仓,百姓将粮食运送到此仓,而中途的粮食损耗由百姓自己承担。”

其中就包括了,路途颠簸粮食散落的数量,还有百姓中途吃饭吃掉的数量。

“曾经就出现过一次解运距离过远,三车漕粮,运输之人吃掉一车半的情形。也就是,实际上,百姓看似只需要交税交足三车粮,实际上却是要交四车半。”

万寿公主给他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但倘若征收白银,百姓运送白银,只需在运输路途中,于当地直接买粮食食用,损耗便会少很多。”

她这么思索很有道理。

但一项政策出来,必然是要经历质疑。

又有官员走出来,语气很好的询问:“郎中此举确是欲为百姓牟利,可倘若有官员恶意在夏税秋税期间,抬高银价,这又要如何应对呢?”

——这是一个从县令升上来的官员,对基层的情况很是了解。

万寿公主沉吟两息,道:“万变不离其宗,此事可以按灾时,商人恶意抬高粮价的对策来处理。”

也就是,税收期间由朝廷根据各个地区的情况,定好各个地区的银价,不允许私自涨价。

然后由御史及锦衣卫监视天下,严惩恶意抬价的官员和商人,一旦发现有人藉机抬高银价,不仅要追回其非法所得,还要给予严厉的惩处,以儆效尤。

这些在万寿公主呈上的奏章里都有写。

那个官员流露出赞同的目光,点了点头,又对着老皇帝拱手:“如此,臣无异议了。”

户部右侍郎魏仁出列:“陛下,臣认为此举应当先选几个府实行,确定其可用,再将之推行。”

老皇帝点点头:“确实需要……”

【哦豁!试点啊!】

大夏君臣:“!!!”

许烟杪你怎么这么快就回神了!不再多看一眼到底是什么让你眼熟吗!

你这样,等会儿我们还得分心去听你带来的热闹,一心二用好辛苦的!

老皇帝坚强地把剩下的话说完:“确实需要选几个府实行,卿家可有想法?”

户部右侍郎轻轻松松就甩出了几个数据:“如今大夏一岁之田赋,最多不超过两千九百五十万石,其中,一千二百万石由地方支配,余下一千七百五十万石中,四百万石来自南方,一千三百五十万石来自北方,但,其中七百五十万是军费,也就是说……”

他抛出最后的答案:“需要运输到京师的粮食,南方是四百万石,北方是六百万石,南少北多,应当在北方选两个运输粮食不便的州府实行此政,再在南方选一个同样运输不便的州府,实行此政。”

【哇!】许郎在心里鼓掌:【这些数据都是平时记下来的吗!】

户部右侍郎整个人简直像吃了仙丹似的精神焕发。

甚至恨不得昭告天下。

他!魏仁!今天被白泽夸奖了!今天必然福星高照,运气斐然!

——重度迷信患者。

没忍住,又炫了一下自己对于数字的敏感:“说到税收分配,往年全体武官俸禄折成银约莫是十余万两,今岁提到近二十万两了,陛下隆恩浩荡,如此宽惠厚爱,臣虽为文官,却也为之感怀。”

上首,老皇帝愣了一下,咳嗽一声,语气一转:“这事不必特意拿出来说。武官为朕出生入死,提一下薪水,是应该的。”

“陛下!!!”

全体武官热泪盈眶。

老皇帝:“咳咳,继续说税收之事,些许小事往后不必再提。”

【因为偷偷扣了武官的俸禄,怕提多了被发现?】

沉默,是今天的武官们。

有文官好友悄悄摸摸地,在御史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下,问一句:“你还好吗?”

那武官干巴巴道:“有点晕。”

文官好友拍了拍他的肩膀,同情地说:“节哀。”

而户部右侍郎人已经傻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居然会捅出这个事情来。

他知道了!

户部右侍郎面带焦色。

看来是他今天运道特别不好,说不定会碰到丢官或者砍头的大事。但因为小白泽的福气护佑,变成了这种不涉及性命的祸事!

没错!肯定是这样!

户部右侍郎正了正有些歪的玉笏,“呼!”地吐出一口气。

【说起来,文官没有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