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3


老皇帝捋着胡须,微微笑。

看看!都看看!朕是做人的!和某个姓许的不一样!

姓许的在心里哇了一声:【好大方!不过这也能够看得出来,老皇帝应该不知道应城伯私底下骂他是暴发户的事了,不然怎么会……】

“……”老皇帝沉默了一会儿,冷笑一声,把本来已经没有下文的话接下去:“何时将此前欠妾室的日子补回来,何时禁闭结束——在这期间,依旧须得履行日常之礼。”

翻译一下:以前没睡的要补睡,补睡之余,每天满足二十名妾室的份额也得照常完成。

其实“礼”的规矩也没那么死板,只能说如果没人特意拿来做文章,你平时在家里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但谁叫……在许烟杪“好心提醒”下,老皇帝想起来自己就因为住个五十平的卧室,被骂暴发户的事情了呢。

追究!必须追究!

应城伯听完皇帝的话,直接一个脸色惨白,摇摇欲坠。

“陛下……”

一天二十个,还要补足之前的!会死人的!

【芜湖!也不知道应城伯和那个要被丢进南风馆的世子,哪个比较惨!】

应城伯“啪”一下,捂住自己的屁股。本来是哀求的“陛下”二字,直接音调一拔,直冲云霄,激动万分:“陛下!臣觉得陛下此罚实在应当!错什么就罚什么!臣认错!臣知罪!臣甘愿受罚!待今日下朝,臣便脱去官服,居家补齐此前欠礼——还请陛下赐下嬷嬷,在床边检视!”

——对于某些特别讲究的富贵人家而言,吃饭有人喂,上厕所有人擦,滚床单时旁边有人守夜,是绝对不会尴尬的事情。因为他们从小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老皇帝张了张嘴。

朕只是因地制宜。

老皇帝闭了闭眼。

朕的清白……

“那就赐嬷嬷!”老皇帝果断地说。

既然已经没办法证明自己只是就事论事,没有侮辱朝臣的癖好,那就不当人了!这样才能把利益推到最大!

历史长河会为他正名的!

旁边,史官低头,笔动得飞快:“……崇明私下与人嘻:帝乃暴发户!帝得知,不悦,令其禁于家中,与妻妾交合,日御者不足二十,罚之!”

——吴崇明,是应城伯的大名。

这是记录天统大帝起居注的史官。而另外一边,记录臣子个人言行事迹的史官,记录起来就详细多了。

但不管多详细,都会隐去白泽之说。

所以史书上呈现的就是:天统大帝被应城伯用“暴发户”这个称呼冒犯,令吏部员外郎许烟杪以“礼”弹劾,又训斥应城伯不顾妻妾房中之事是否幸福,随后勒令他禁闭在家,每日满足妻妾。

——至于后世有好事者,翻出本年济北王谋反一事,从各处史料的边角里拼凑出应城伯和济北王相勾结,猜测天统大帝发难是为了刺激济北王,便是后话了。



应城伯受弹劾一事落定。却见那吏部文选司郎中黄用站出来,接连弹劾,有京官,诸如兵科给事中,有地方官,诸如贵州按察司副使,陆陆续续弹劾了七八个人,帝皆一一惩罚。

应城伯面色煞白。

他意识到了什么。但现在意识到已经太晚了。而且,朝廷动作那么大,证明皇帝并不怕他想办法传递消息——

陛下要的就是打草惊蛇!

而另一边,黄用的行为,也搞得御史们频频侧目。

许烟杪就算了,你一个吏部文选司郎中怎么回事?你们吏部要抢都察院的饭碗?!

当时便悚然一惊,眼神一对,盘算片刻,等黄用退回队列中后。三四个御史站出来,噼里啪啦就是一连串对于各个官员的弹劾,誓要让人想起来,御史才是干这行的。

还有更头铁的,直接怒喷老皇帝,说君无戏言,为人君怎么可以拿臣妻开玩笑!万一工部尚书是个负心薄幸的,转头就把妻子给你献过去呢!这不是败坏朝纲吗!

战斗力之强,令皇帝都退避三舍,赶忙下朝。

又到衙门落锁之时,干完一天的公务,黄用神思不属地下班,想到都隔了一天了,许烟杪应该不会把两件事联合在一起,这才假装发现了夫人的欺骗,怒而捅破此事。

夫人先是一愣:“你……”都知道了?

黄用板着脸:“对!我都知道了!真真是你,爱爱是你。怜怜也是你。”

夫人:“所以,你是想和离了吗?”

心底开始盘算自己之后怎么生活比较体面。

黄用的脸板不起来了,他一秒投降,虽不是痛哭流涕,但也激动万分:“不行!不能和离!夫人,我们维持原状吧!”

夫人:“……什么?”

这下,黄用才痛哭流涕:“我舍不得真真、爱爱、怜怜!我们维持原状,以后过年过节我继续准备四份礼物!你就当我没发现过这事!”

夫人:“……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要拆穿?”

夫人不懂。不拆穿,不就能保持原样了?

黄用振振有词:“我绝不要被你背后笑我愚蠢!”

夫人第三次陷入短暂的沉默之中。

所以,当面就行了吗?



老皇帝发誓,自己只是好奇地盯一下黄府,结果发现黄用居然仿佛无事发生,而且在弹劾完济北王相关官员的当晚,还有空带着夫人溜达上街,给他的红颜知己——真真、爱爱、怜怜挑礼物。

老皇帝:“!!!”

瞳孔地震。

“爹!”太子走进来:“快来帮我看看,这两块腊肉,哪个品质比较好!还有这个金华火腿!一起送应该问题不大吧?要不要再送两条腌鱼?这样应该就不会有拜师的感觉了?”

老皇帝脸上的表情奇怪起来:“你这是要干什么?给哪家送礼送这些?”

“许烟杪家。”太子笑眯眯地说:“贺他升官的。他没门房,我特意迟了两天,就是怕他收礼收到手软。”

同一时刻。

京师里,不少官员家中,夫人看着手里的礼单,都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这是什么?”

腊肉?熏鱼?火腿?大米?豆酱?

你这农村走亲戚呢?

被问上前的官员纷纷给自己夫人打预防针——

“没错。就是这些,你备好就行。”

“不要放钱!一枚铜板也不要放!”

“活鸡活鸭?不需要,他家没地方养。送礼就是要投其所好,这些就够了。”

“我特意挑的今天,比别人晚两天,许郎肯定能记住我!”

“别人都一窝蜂在他休沐那天去,只有我们家错开时间!到时候一定要好生和许郎打个招呼。”

……

一辆辆准备好的马车从家门驶上街道,往南三十六坊去,一个个管家代表着自家老爷,面色凝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