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3
踩船只,只觉得地动山摇,徐福佯装身形不稳,踉跄着将对方手中的指南针打落,将军顺手帮徐福稳住身形。
等船只适应海浪摇晃,余波过后,徐福低声向对方道谢。
“多谢。”
“无事。”
将军示意徐福不必多礼,徐福却探出大半身子,看着下方的大海,一脸自责, “老夫身子服老,竟将唯一能辨认方向的指南针打落海中。”
徐福烁眼中弥漫其肉眼可见的难过, “海上天气多变,本就不利于辨认方向,这可如何是好!”
哪成想将军却毫无担忧的神情,闻言安慰了徐福一波, “仙师无需自责。”
说完从怀中又熟练地掏出一块一模一样的指南针,展示给徐福看。
“指南针而已,在下备许多。”
徐福如鲠在喉:……
*咸阳城。
海上状似一切风平浪静,如同大秦境内安稳的生活一般,只不过境内各地蔚蓝的天空之中,总会泛起白色羽翼,在中途被人截下,经手一番停留喂养后,又再次飞向各自的目的地。
而埋在实验室多日的张良,脱离了那些玄妙的化学反应式,前往赵高所居之地。
“现今大人麾下已有不少有才之士,不免少一番聚集献策,但人员频繁进出大人官邸,少不了引起陛下猜疑,不如寻一处隐秘府邸,作为我等相聚之地?”
张良躬身朝屋内深处的赵高建议,赵高却冷冷一笑, “当真是蠢货。”
“你以为陛下为什么是陛下,在咸阳城内,所有的风声都瞒不过陛下。”
赵高明显对嬴政解颇深,张良听此,心下微沉,但赵高却陡然话音一转。
“不过,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
赵高眼眸幽深,陛下已经明显让自己远离权利中心,连出行安排都是命人通知自己,而不是招自己前去亲自下达,由此可见,自己在陛下心里已与奸人无疑。
自己唯一掌握朝堂行事的途径,只有渗透朝廷的这些所谓的幕僚,而且,以陛下之能,说不定已经察觉到些许不对劲。
赵高从不怀疑陛下的手段能力,他确实需要一个隐秘的议事之地。
半响,赵高说道: “寻常府邸自然不行,大隐隐于世,可懂?”
张良听出赵高的言下之意,见赵高松口,心下舒气,连忙拱手道: “诺。”
…
不知从何而起,大秦各郡县中,悄悄地兴起“秦始皇被妖异迷惑”的流言,众人口口相传,上至首都各位朝臣,下至街摊的小贩,乡野间的农户都有所耳闻。
在鲜少人知的山间,有不少人伺机而动,而在更隐秘的暗处,似乎有一双眼睛正默默注视着一切。
*章台殿。
“陛下,已命人将咸阳城中的商户百姓一一盘查,但至今逃窜的六国余孽依然渺无音讯,臣斗胆猜测,咸阳城之中必有间人在此接应。”冯去疾眉目肃穆,似乎对此很是头疼。
蒙毅颔首认同, “说不定此时咸阳城内的暗钉已经开始运作起来了。”
“倘若需要一置身之地,如此数量的犯人,必定会购入房屋,但臣命人前往牙行询问,将近期内的房屋事宜一一勘验,并无异常。”李斯适时出声。
“六国余孽在咸阳城内,好坏参半。”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李斯面上带着些愁绪,说明在李斯心目中,这件事情带来的坏处更大些。
嬴政微微挑眉, “丞相请说。”
李斯拱手, “好处是对方就在咸阳城内,咸阳兵力强盛,对方一时也不敢有所动作。”
“坏处则是,陛下先前所给反叛的噱头已经沸沸扬扬,倘若届时当真全国皆乱,敌首所在的咸阳城恐怕会成为众矢之的。”
蒙毅提出疑问: “既然对方都反叛了,最终的目的肯定是咸阳,正中陛下瓮中捉鳖的下怀。”
李斯摇头叹道: “咸阳一但成为战事中心,对方里应外合,百姓该如何自处?”
李斯所想不无道理,可嬴政却依然稳如泰山般,连神情都没有变动半分。
“丞相此言甚是,只不过丞相似乎忘了一件事情。”
嬴政嘴角微勾,眼神睥睨, “我大秦以军功轮爵,百姓个个英勇善战,哪怕如何慌乱,但从未惧怕过战争。”
弱秦已经成为过去,但好战的血液深深印刻在老秦人的骨子中,代代流传,就算是孩童妇孺,都是铁骨铮铮。
李斯一时哑然,他虽然位高权重,但毕竟不是土生土长的秦国人,这样好战的本能,他不理解,也不会下意识考虑这件事情。
眼见李斯默然,嬴政才继续说起下一件事情, “征战百越的屠将军,朕已命其沿着边境兵分五路北上,沿途经过大秦各郡县。”
“陛下先见。”众臣拱手叹服。
冯去疾颔首,心下微松,自从嬴政做出决定后,他就暗自算过咸阳的兵力,虽然够用,但到底是首都,是陛下所在,为了确保陛下的安全,兵力自然越多越好。
“如此,一但各郡县有所异动,以屠将军之能,很快就能将其镇压。”
蒙毅上前禀告, “各郡县驻守的秦军已经相继截获飞鸽秘书,大致掌握逆贼藏身之地,臣已命人暗中潜伏,确保情报不断接。”
嬴政点头: “善。等对方凝聚有异之人,再联合屠将军一齐拿下。”
蒙毅领命: “诺。”
嬴政看向李斯,说道: “牙行不用继续盯,暗中留意咸阳城内妓馆,赌坊及乞儿等地,不要打草惊蛇。”
李斯瞬间明悟,领命: “诺。”
嬴政鹰眼如炬,波澜不兴,但无人敢直视帝王的眼眸,因为他们知道,陷入如镜的泉水中,会如何危险。
嬴政不紧不慢的语调轻缓,却让在场的人心中莫名兴奋激动。
“快了。”
很快,大秦就会是真正的大秦了。
*
作为大秦报社最初的建设者之一,自从林月华和纪子昂被罢免停职后,几乎就是赵高的一言堂。
但其实赵高并没有对大秦报社做出太大的改变,只是让大秦报社一切照旧。
他并不缺掌控舆论的报社。
因此,无论赵高私下小动作如何频繁,但在大秦报社,他依旧勤勤恳恳地审稿。
人一旦不思考,身体就会产生惰性,脑子也不例外,他总得找些事情做,保持自己大脑清醒。
赵高一如往日地下值,在回去住处的路上,心里正盘算此时朝廷的形势。
——投奔他的人多为青年之人,为官的日子不长,也少有政绩,所以位居上位的人很少,大多都是九卿中位居中下,但好在人数众多,抱团后,也能有点作用。
假以时日,朝堂之上的中流砥柱,都会更新换代。
赵高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