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47
发生了地震,受灾郡国多达十二个。朝廷照例赈济抚慰。
刘隆得知消息后,十分郁闷,道:“原来天灾还没有结束啊。”
江平劝道:“今年比往年强多了,圣上不必忧心。大汉疆域广袤,总有受灾的地方。”
刘隆闻言,不得不承认江平说得有道理,深吸一口气道:“是啊。”
灾异频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他能做的只是赈济百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各地的孝廉要过来考试了。”想起这事,刘隆脸上忍不住露出微笑。
江平跟着笑起来道:“我听说,这些孝廉都是在郡国考核通过后才推举上来的。不过他们再不敢推举不学无术的人了,今年春上因为所举非人罢免了不
少郡国二千石。”
事关自己的前途命运,这些郡国二千石不得不打起精神甄选孝廉。选人不学无术罢官,选不上人也有处罚。
有些郡国二千石索性像朝廷一样主持了一场考试,邀请郡国有名望且符合条件的人都过来参加考试。考试通过的就送去中央,不通过家世再好也不行。考试的难度参照今年尚书台的复试。
至于郡国太守为什么不选择初试难度?当然是因为若只通过初试没通过复试,不仅朝廷对他不满意,就是郡国百姓也会埋怨他白白浪费了名额。
很多人都会有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太守将这些觉得“我也行”的人集合到一起,能过就当孝廉,不能过接着学继续考。
太守们觉得自己聪明极了,做了一件不得罪人又聪明的事情。刘隆和邓绥笑而不语。
想到地方出现的改变,刘隆的脸上露出笑容,突然想起一件事,对江平说:“你去找负责售卖书籍的人,我想了解下各地书籍卖得如何?”
江平领命而去,没想到过来汇报事情的竟然是蔡伦。
蔡伦拜见刘隆后,刘隆惊讶地笑起来:“怎么是你来了?”
蔡伦温和而不失亲密地笑道:“奴婢估摸这圣上要看这些东西,就提前准备了一些。”
刘隆颔首,笑着听蔡伦说五经书籍在各地的售卖情况。
听完,刘隆道:“书籍的价格还是有些高。”
蔡伦道:“纸张油墨的成本不低,即使不算雕版那部分,价格也不低。”
刘隆道:“纸张可以选次一点的,油墨你再派人看能不能降低成本。哦,对了,纸张售卖如何?”
蔡伦道:“现在各郡都有能造纸的人,纸张的销售不如以前。”
刘隆闻言反而笑起来:“这是好事。当年府帑空竭,才用尚方局补充财源,尚方局本来就是服务宫廷的。现在纸张售价如何?”
蔡伦道:“圣上说的是。漱玉纸等高级纸张大约在每张是十钱以上,次一等的大约在八钱至二钱间,最便宜的纸张也是一钱两张。”
一钱在京师买两个胡饼,对于一般的人家而言还是过于昂贵了。读书习字的人少,需求少,不能走薄利多销,只能卖贵了。
“你们定时举行一些优惠,折折售卖,哦,就是找个理由将书籍按原价的一半或者泰半价格售卖,或者允许士人抄录。”刘隆道:“尚方局售卖书籍,不是为了获利,而是推广教化。”
蔡伦颔首应下,心中琢磨起来利用孝廉考试这个由头售卖起书籍来。
刘隆心中叹道,还是缺读书人啊。
唐朝时,世家之所以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是因为寒族在政治领域崛起,逐渐顶替世家大族。
百姓是大汉统治的基石,但寒族却是对付和顶替世家豪族的重要力量。只要寒族成气候了,刘隆就能和豪族硬碰硬。
第68章
九月,秋高气爽。
高景与友人费宣从东莱郡来到京师,参加孝廉考核。东莱郡一共九人参加郡国的孝廉考核,他们二人位居榜首,于是被太守推荐到雒阳。
雒阳城外,高景驻足,抬头望见巍峨壮美的朱雀阙,惊叹不已,拉着费宣的手赞激动道:“这就是朱雀阙?朱雀阙后面就是举办大朝会的德阳殿?”
费宣也感到十分震撼,但他素来喜怒不行于色,抬起脚步继续往前走,道:“是的,我听说雒阳大儒云集,不知道能不能有幸拜见他们。”
高景安慰他道:“一定能见到的。”两人来到接待孝廉的传舍住下,他们来之后,其他州部的孝廉陆续赶到。
但孝廉们很少有人出去,都呆在屋内用心苦读,以期通过复试。高景读得头昏脑涨,出去散步,突然发现传舍百米处搭了一个卖书的棚子,挂起的布幡上写着:“东观校书折价售卖。”
棚子里挤满了人,高景摸了摸腰间鼓囊囊的钱包,鼓足勇气上前。书籍价格高贵,世家敝帚自珍,高景本非世家大族出身,家中藏书不多,看到售卖书籍自然上前查探。
高景一走进就听见吵吵嚷嚷的声音,一个寺人打扮的中年男子踩在案上,大声道:“诸位不要挤,书籍还有很多!不要挤!”
高景在外面垫脚看了半天,什么也没看到,只见黑压压的人头。刚想往里挤,他就看见远处来了一队兵士维持秩序。
高景排在队伍的后面,这才发现原来棚子周围扎了一圈篱笆。棚内拥挤的众人被请出一大半,只剩下大约几十人在里面,北面是一大面书架,书架上陈列着不少书籍。不过大部分都被棚内人拿在手里观看。
高景一边默诵五经,一边等待。突然一个小寺人挨个给排队的人发一张纸。纸张上写着书籍的名称、校书郎姓名、以及精装版和普通版的售价。上面有不少高景只闻其名的书籍,以及从未听说过的书籍。
“中贵人,这上面的售价可是折价后的价格,还是原价?”高景叫住小寺人,满脸带笑道。
小寺人听到“中贵人”停住脚步,脸上笑容灿烂,道:“是原价哩。”
小寺人说完上下打量高景,只见他文质彬彬,一身书卷
气,于是问道:“你是来考试的孝廉?”
高景道:“中贵人好眼力,我是东莱郡的孝廉。”
小寺人点头,指点他道:“孝廉买书半价,最是实惠不过,比单买纸张还便宜。你要是有钱就多买些传给子孙后代。”
“你想想油墨要不要钱,雕版的人工要不要钱,装订要不要钱,但现在这些书籍至多收个纸张钱。这些都是圣上和陛下的恩德,你们可得记在心里。”
高景心中一动,又问:“中贵人,前面这么多人,我能买到吗?”
小寺人道:“库房里还有很多呢,不用着急,若是没了,你把名字登记下来,到时给你加印。”
“多谢中贵人解惑。”高景笑道。
小寺人被这位东莱郡的孝廉一口一个中贵人,叫得心花怒放,雀跃地继续去发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