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


时常请他们过去唱。”

他说着,见大哥没有推拒的意思,目光落在不知是台上还是台前的地方。

谭建略微壮了一点胆子,小声说起他最期待的一出戏。

“......那戏当真让人看得落泪,若不是横生阻碍,两人何至于生离死别......小姐死后,秀才也不欲独活了,待他老母去世之后,秀才便不见了。村人皆找不到他,最后才发现,他将自己葬在了小姐坟旁......”

谭建说着,都快哭了。

台上已有咿咿呀呀试戏的声音,唱的正是他说的这一出。

大哥不知怎么,似也瞧向那戏台的方向。

谭建满心希冀,心道大哥是不是也被这般凄美的故事感动了?

然而他期盼被感动的大哥,却看到自从他来了之后,他的妻就再没似方才那般兴致满满了。

杨蓁嬉闹着跟她说了什么,然而她也只是笑意浅薄地点了点头。

兴致全无。

谭廷紧压的唇抿成一条线。

谭建并未察觉,还道,“哥,这般绝世之恋是不是的确令人动容?”

话音未落,他哥的眼神落了过来。

那眼神满满都是不悦。

“绝世之恋?戏班子用来营生的夸张之事你也信?”

谭建被训斥得头都不敢抬了,又听见大哥冷哼一声



“我看你就是时文背得太少,明日再让人去给你买五本来。有时间多读书,大丈夫怎能沉溺于男女情爱?!”

他冷声说着,沉着脸起了身,大步离开时萃酒楼。

*

谭家。

秦焦不敢耽误林大夫人谭氏的事情,唯恐出了错处,惹得林大夫人心生不悦,所以事事亲力亲为。

他也不图许多,只求林大夫人能看在他做事认真的份上,帮他谋一份知县知州的差事。

可怜他秦焦读书科举一辈子,只能在举人上打转。

当今世道举人枚不胜数,有些世家的子弟都未必能有好差事,别说他一个无甚依靠的寒门穷酸书生了。

他现在唯一能依靠的,也就只有林大夫人了。

秦焦连着在外跑了许多天,浑身酸疼地回了谭家。

回了谭家就听说了项宜被查账的事情。

他甚至来不及喝茶,“查了项氏的账?怎么说?贪了多少?大爷如何惩治的?”

然而回话的小厮挠了头。

“先生,账查完了,一个数都没错。夫人她没贪啊,大爷倒是开了祠堂,亲自将闹事的族人惩治了......”

小厮说完,秦焦愣在了原地。

没贪,没像她爹项直渊一样贪污受贿......

这令他惊诧不已,但他又想到了另一桩事。

突然叫住了小厮。

“我之前给你的那封信呢!”

那封信上,他笃定项氏手脚不干净,事情还没查清,就急急写下要给林大夫人寄过去。

眼下项氏没贪,他那信岂不成了笑话?

他紧急让小厮将信拿还给他。

但小厮更挠头了,“这可怎么拿回?三日前府里有要进京的人,奴才已经把信托给他们带去京城了!”

信三日前就送走了。

秦焦吸气,觉得自己也要被送走了。

但信三日前就去了京城,眼下也不可能追回来了。

秦焦头晕目眩,他在清点田产上兢兢业业,却在这里犯了大错了。

他的知县知州是不是没了?

秦焦心里一片悲寂,但转念一想——

林大夫人不待见项氏,并不会因为项氏做事清白而改变,说白了,她是不待见项氏的出身。

毕竟在她看来,庶族出身的贪官之女,怎么能配得上谭家宗子?

所以,就算他信中写的不是事实,但林大夫人也不会怀疑,反而会高兴吧。

毕竟这样一来,越发坐实她心里,项氏配不上谭家大爷的念头了。

而林大夫人也能按着她自己所想行事。

秦焦这么一想,又回过了三分气来。

林大夫人顺心行事最要紧,不刻意去查,应该不会发现他。

*

年关将近,诸事忙碌,日子仿佛又恢复了寻常。

只是项宜那位宗子夫君,这两日不知怎么,停留在房中院中的时间有些长,徒增许多不便。

就比如昨日,乔荇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没看见那位大爷在内室看书,张口便道:“夫人的和字印卖了三十两!”

项宜讶然,她以为二十两已经不少了。

她刚要问一句,却突然意识到那位大爷还在房中。

她目光落过去,发现那位大爷翻书的手顿了顿,不知是不是看到了什么,脸上有些许柔和。

项宜不懂。虽然谭家没有不许媳妇在外做事的规矩,但她并不想当他的面说自己的私事。

便叫了乔荇出去说话……

他总在家,项宜自然不能赶他,这里都是他的地方,她不过是来做事罢了。

不方便,就避开。

这会项宜就到了乔荇房里。

乔荇给她缝了个厚厚的垫子,怕她在自己房里冷,替她灌了汤婆子放在手下。

项宜笑着谢她,拆了刚从吉祥印铺拿回来的家信。

信仍是项宁写的,照理先说了说近况。

项宜见她字迹有力了许多,知道妹妹近来身子强健了些,不似往年三灾八病的,冬日里过不好。

项宁简单说了些琐事,也说了自己为了强健身体,每日要在多走许多路,但弟弟项寓不许她晚上走,怕她夜盲掉进沟里。

项宜好笑,项宁又写到了项寓,她道项寓近来在书院里颇得先生喜爱。

她道,主持青舟报抄的一位先生,将项寓选进了报抄的班子里,让他帮忙负责报抄选文。

虽然是个费时的差事,却每日都能多读许多文章,还有朝野趣闻,项宁也跟着看了不少,有些颇为荒诞有趣,也不知是真是假。

这青舟报抄,还是父亲在任的最后一年,某天翻看邸抄时,突然想起来的。

邸抄能上传下达朝中大事,凡读书人都该看看,但对于尚未中举人进士的书生却过于遥远了,所以父亲便让青舟书院将邸抄与作的好时文和在一起,印来给学子们看。

后来父亲虽不在维平府任职,但青舟报抄的影响却大了起来,临近几个府县的寒门读书人没有不喜的,他们也给青舟书院回信交流,也会将听来的趣闻写进信里送去书院。

而书院时不时会选择几篇书生们投来的趣闻,附在后面的报抄上。

项寓还只是秀才,进了报抄班子也多半不会负责时文选登,倒有可能被安排甄选趣闻。

不管怎样,增长见识总是好的。

项宜没太在意这件事,只是看到家信平稳,尤其弟弟妹妹在青舟,并未听说自己在谭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