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


隔了许久,越浮玉缓缓松开手,她抵在母亲肩头,目光时明时灭,仿佛燃到尽头的火把,马上熄灭。

*

广觉寺内,数位高僧坐在一起,研讨前几日西域僧人带来的经文。

能坐在这里的,都是众人推举的得道高僧,各个鹤发童颜、飘然出尘,悲悯宁慈,犹如神佛在世。

而一众胡子花白的僧人之中,年轻清俊的蕴空格外显眼,更别提,众人竟隐隐以他为首。

论经间隙,广觉寺方丈慧景问道,“蕴空,听说你城门跪香,所为何事?”

慧景已年逾古稀,须发皆白,投落过来的目光平静又深邃,如有大智慧。

蕴空放下笔,举手行礼,声音淡淡,“修行。”

慧景转动手中佛珠,点点头,“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于泥犁之中修行,此法甚秒。”

“此言差矣,”对面的僧人忽道,“佛言:夫为道者,如被干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即是修行,又怎可身处喧嚣之中。”

两人观点不同,很快辩论起来,愈来愈多的僧人加入,偌大佛堂之中,威严端肃的经声此起彼伏、不断不息。

许久后,慧景问向始终未发一言的年轻僧人,“蕴空,你是何想?”

众人讨论的内容很简单,可归结为一句话,僧人修行,是该入世,还是避世。

蕴空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望向众人身后堆放的经文。广觉寺中每一本佛经他都读过,然而面对这个问题时,仍没有确切的答案。

蕴空垂眸,纤长的睫毛投落在脸上,留下明灭的暗影,他缓缓摇头,坦然道,“弟子不知。”

佛教五百年前传入中土,一直依靠言传口述。

佛经由天竺僧人传至西域僧人,西域僧人再传至中土僧人,几经辗转,好多已经模糊不清,难辨本意。

不只是“避世”“入世”的问题,许许多多类似的疑惑都没有答案。

——道法不全,当如何修之?

这已经成为萦绕在所有中土僧人心中、最严肃最迫切的问题。

蕴空握着手中天竺僧人传来的经文,心中隐约有了答案。

*

晚上,从广觉寺回来,蕴空照例去东苑讲经。

东苑和往日不同,灯火通明,白樱焦急地在房门前来回走动,看见蕴空,急急问道,“大师,您看见公主了么?”

“未曾,可是有事?”

白樱好像找到主心骨,又好像急的不知所措,噼里啪啦讲述越长溪一天的行程,连见到越惜虞的事情都细细说了一遍,最后焦急道,“公主说要自己静静,能去哪呢?”

蕴空耐心听完,思索片刻后平静道,“贫僧也许知道。”

半个时辰后,马车停在城门前,蕴空走上台阶,果然看见越浮玉坐在城墙边缘,她靠着石狮子,头微偏,墨色长发柔软地贴在身后,目光遥望远方。

听见声音,越浮玉转头,看见蕴空,她眼中连吃惊的情绪都没有,只是带着沉重的困顿,“大师,你说佛祖为何不渡女人呢?这天下为何不渡女人呢?”

“佛祖是何想法,贫僧亦不知晓,”蕴空捡起她掉落的斗篷,放在她身前,目光静静垂落,平静超脱,又仿佛看透一切。

他温声道,“但依贫僧看来,您在这里,就是佛祖在渡天下女子。”

第13章

今天是十五,月圆之夜。可惜云层厚重,不见星月。乌云遮挡夜空,风吹过时,灰白阴云如同汹涌的海浪,翻滚向前。

越浮玉接过斗篷,视线顺着衣衫上移,看向对面冷峻的年轻僧人。

蕴空一身黑色僧袍,领口紧闭。他手执佛珠,眼眸半阖,垂落的目光平静清冷、悯人悲天。身后火光照在身上,勾勒出明暗昏黄的界限,宛如从污泥沼泽走出的神佛,清冷孤高、纤尘不染。

明月不在,他胜明月。

让这样高居云端的圣洁者堕落是怎样的感受?无欲无求的佛子也会生出欲望么?越浮玉盯着蕴空上下滚动的喉结,漫不经心想着。等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她猛地停下思绪。

“……”

越浮玉忽然抬手按住眉心,纤细指尖挡住大半妩媚容颜。片刻后,她轻笑一声,“大师,你还挺会哄女孩子开心的。”

无论如何,蕴空确实戳中她的心思。

女子苦天下久矣,僧佛不渡又如何?她来渡。

永照公主模糊的笑音从指缝中溢出来,似远似近,轻轻绕绕落在耳畔。

蕴空转动佛珠,目光平静,“贫僧只是说出心中所想。”

“大师,你不懂,能做到这一点,已经超过世间大半男子。”

越浮玉摇着头跳下城墙边缘,她穿好披风,大红披风上用银线绣着牡丹,披盖在身上,好像春色张牙舞爪攀到她肩头,压抑不住地艳丽蓬勃。

她一边束起绸缎般散的长发,一边偏头笑道,“就是有点不要脸,什么叫‘本宫在,就是神佛渡天下女子’,本宫做的事,功劳怎么都让神佛抢去了。”

目光划过她领口一缕落下的长发,蕴空低头,没有回答这句显而易见的调侃,而是淡然回道,“贫僧祝公主早日得偿所愿。”

*

越浮玉尚且不知道如何渡天下女子,但如何帮越惜虞,她是知道的。

亲蚕礼结束那日,她邀请越惜虞来公主府小住,借口是帮忙义诊。

也不算借口,每年的三月和九月,越浮玉都会办两次义诊,免费为皇城附近的百姓看病。越惜虞心善,有心帮忙,但驸马那里……

犹豫片刻,还是耐不住妹妹撒娇,很快答应。

等越惜虞离开,越浮玉招来东厂督主,五指把玩腰间玉佩,声音寒凉,“姐姐不在府里,该怎么做,厂公知道吧?”

庆吉点头,“奴才明白。”

……

很快,义诊的棚子搭好,位置就在上次蕴空跪香的地方,那里交通便利,外城的人来看病,也方便。

听说这件事,借住在公主府的和尚们表示帮忙。

明悟道,“每日在国子监讲经后,贫僧可以去帮忙。”

申帝喜爱佛法,不仅自己喜欢,还要带领大臣们一起喜欢。

白云寺的几位法师好不容易来京城一趟,申帝立马邀请对方讲经,僧人不方便入宫,讲经的地点定在国子监,官员、国子监弟子都能来听。

有人帮忙,越浮玉当然不会拒绝,当即点头,“本宫谢过诸位大师。”

义诊定在三月二十,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听说很多人天没亮就来排队,越浮玉却起晚了,坐上马车时,已经接近晌午。

马车刚走不久,车外一阵吵闹。

她掀开帘子,发现距离国子监很近,是临街的闹市。

- 御宅屋 http://www.yuzhai.life